24 January, 2009

常来或偶尔路过蚂蚁窝的格友大概看得出来,蚂蚁其实并不怎么会说话。
新年将至,只想到新年歌词里有句:
回首往事如烟痛苦辛酸
期望从今万事如愿

万事如愿
比中TOTO难。
这样吧,但愿大家各自用功,离万事如愿很近。

蚂蚁要回家过年了。
行李还没收拾。
心情还未整理。
老想起过年容易,过日子难这句话来。

22 January, 2009

罪过

上学,对孩子来说,是大事。
是与他们熟悉的家庭生活相反的经验。
学校,陌生。
环境新,人多而陌生。

很少人第一天到新公司上班便得心应手,尤其是社会新鲜人,一个小孩,犹有过之。
然而,学校不能等。
给你一篮彩笔,要你把规定的图案填色,不能乱彩。
“可是我不会彩色。”
学校不能等,这样的年龄应该会填色。不能等你握笔,不能示范填色,甚至连允许你乱彩都没有,更别谈鼓励。
学校等不及你上学才握笔,学习怎么写ABC。
而要求是小孩都该懂得写自己的名字。
“我都不会写。”
学校忘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学习的东西也不一样。
学校不愿慢慢等你学?

是不是家里才是学习本领的地方,学校是个发挥的场所?
我也很想知道。
拿以前来跟现在比较是不合理的,但是学校,应该不会跟以前一样,是个让人期待周末的地方吧?



20 January, 2009

放下身段

假如你没把饭吃完,就不准看电视。
假如你没有收拾好玩具, 就不带你去gai gai。
假如你跟弟弟抢玩具,以后就不要买新玩具给你。
假如你还要喊大大声,就去外面站。
假如你没把水喝完,就不可以回家。
假如你不要睡觉,就去门口站到天亮。
假如你不要听话,就不要叫我妈咪。
假如你很乖,就可以去playground。

是不是所有的小孩都听过类似的教训?
从来只有大人讲,不会轮到你发声。
大人用上一辈的方法教导小孩。
仍旧停留在威胁的手段。
以长辈,以权威,以霸道的姿势出现。
大人从来不懂尊重小孩,从不理解小孩也有自尊心。
教育没有进步。

假如你跟朋友说话,会这样吗?
“假如你不来打麻将,就别指望我出席你女儿的婚礼。”
大人之间不会这样威胁。
没用的。
所有的威胁都是下下策。
男女之间也一样:
“你半小时内没有出现,那我们就分手吧!”
“你敢去参加那些人的聚会,那就永远不要来找我。”
“你要是借钱给他,就别想以后我招待你的朋友。”

出动到威胁的语气,总不理智。
对孩子,我们也该理智点。
放下身段,蹲下来跟他们说话。
然否?

15 January, 2009

问人

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眼睛?
为什么每个人都有鼻子,嘴巴的?
为什么每个人都有手有脚?
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结婚?

一口气问那么多问题,真难招架。
来看她的问题,对“人”产生好奇心,为什么每个人......
看来她日夜留意人类,她所碰到的,在现实生活中,以及她没碰到过的,在电视剧里,这些走入她印象中的人,到了她梦中使她感到混乱--妈妈给一个猎人追杀,我就哭大大声。我说做梦而已,不是真的,妈妈好好的,没事。可是我梦到妈妈倒在地上!似梦似真。
对“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的行为感到好奇:
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结婚?
有时她也老爱问:
我是爸爸妈妈的谁? 
爸爸是妈妈的谁?
妈妈是爸爸的谁?
婆婆是妈妈的谁?
舅舅叻?
人与人间的称呼简单,人与人间的关系却复杂多了。

关于结婚,她印象深刻,因为前年叔叔结婚,去年大舅结婚,她都来得及参与其盛,刚好脱离了婴儿期,懂得观礼。见到新娘车,马来婚礼,一对新人,电视上嫁娶一幕,都足以唤起她丰富的印象。
她不明白,人为什么要结婚?
她不明白的事,好多。
她不懂人事,我其实也不完全懂。
可我不能敷衍她说长大了就会懂,就尽力简单作答。
好多事,只要有个合理的答案就行了。
哪有什么标准答案的。

14 January, 2009

你没在外面等我

"为什么冲凉盆有水?你帮弟弟冲凉啊?噢,是不是我在学校的时候你就回家?"一天进门后发现了天大的秘密,她质问。
"是啊,妈妈带弟弟回家冲凉,不然弟弟臭臭吗。"犯人小心作答。
“这样,你没有在外面等我啦?”
“全部人的爸爸妈妈都没有在学校,学校没有位子给爸爸妈妈,对吗?所以妈妈先带弟弟回家,等你放学后妈妈又来等你咯。”
“这样,你又去又来啊?”审查官审毕。
终于了解门关上以后,她娘和弟弟回家的事实。

隔天早晨,送到门口,她说:你带弟弟回家冲凉嗄,byebye。
轮到我不知说什么好。
这孩子......

07 January, 2009

半条就好

想吃猪肠粉,档子是一对母女掌着,手口不停地忙。
轮到时,道:猪肠粉一条。
“几条?”
怕是太吵,没听清楚。
“一条。”
女孩约摸中学毕业模样,但是手脚非常熟练,显是母亲长期得力助手。她睁一双圆眼说:“没有卖一条的。”
“那就半条。”心想这样讲,口上却说:
“那就两条咯。”
“要辣椒吗?吃还是打包?”
“不要辣,吃”
她没再说话,手起刀落斩猪肠粉。
我也没话说,乘这空当,望了望招牌,的确写明猪肠粉两条$1.40。假如第一次光顾,真的不知道原来连猪肠粉也跟什么酿豆腐最少七件,水(米)果最少四个是一样身份的。
其实,难道不能有更好的说法吗?
“至少得买两条。”
也只是需要一句话而已,听起来就感觉不一样了。
上门光顾是客,要留客不光靠东西好吃,一点点人情足矣。

02 January, 2009

真的长大了

战战兢兢了一晚,担心小女孩第一天上学要闹翻,怎知没有。
送她到课室里,见她坐好,八点一到,老师就关上门。
隔开家长与孩子。
隔开担忧与不安,交给他们就要信任他们。


说来容易,许多家有第一次上学的家长都放心不下,非得从翻掀的窗帘张一张。
张了,小女孩正站在老师身旁,不知说什么。
所有的家长在十分钟内散开。
只好跟风。
到菜市场,少了她叽叽喳喳,胡乱买就回家。





一直注意时间,答应十点钟一定在门口等她,不能失信。




门开。
小女孩出来了。
背着小书包,肩着水壶。
劈头第一句话是:怎么妈妈没有在里面?眼眶红红。

但是她没哭,甚至没流泪。依她性格,真是奇迹!
她很坚强。
回家路上断断续续的诉说关门后的情节,不完整,只猜得七八成,印象是:还好,不排斥上学!
这就够了。
牵她手去光顾麦叔叔。
给她买一台玩具儿童电脑。
答应她的就要给她办到。

01 January, 2009

妈妈上幼儿园

相同的场景,家乡房里挂上巨型结婚照。
“爸爸做么和妈妈结婚?”
“我叻?”
“你还没出世。”
“做么不要等我?”
今年,五岁。
明天,将要步入生命中第一所学校。
穿第一套制服。
尝尝离开家里的滋味。

家婆讲古:
以前一个小男孩上小学,他妈妈带他至校门后一离开,他后脚随他妈妈到了家。
天天如此。
妈妈没办法,只好天天陪他上学,在那儿等他放学。
这样,过了一年。
二年级开学后,小男孩才愿意自己上学,不用妈妈陪读。
小男孩昨天娶老婆了,我才去喝他的喜酒呢!

但愿我不用陪读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