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September, 2006

民歌100

狮子城的物资并非样样皆高不可攀,像这个专辑“民歌100, 1970~1985年代校园民歌经典珍藏”有难以置信的身价,5片金CD,100 首民歌,一本歌词,只要新币9.90。
未买前还去问清楚是不是真的$9.90?
虽然里边收录的民歌熟悉与不熟悉的各有,还是觉得应该买下占为己有。
试举熟悉的:
齐豫-乡间小路
银霞-兰花草
小乌鸦合唱团-俏姑娘(歌是熟悉的,合唱团却不知)
潘安邦-外婆的澎湖湾
蔡琴-恰似你的温柔
李碧华-聚散两依依
不熟悉的多得很:
卓琇琴-偶然
罗吉镇,李碧华-神话
费玉清-长白山上(费玉清是红的,歌却没听过)
陈淑桦-别走得太匆匆
苏文良-我愿
胡心宇-湖边含羞草
王莹玲-爱情
姚建敏-结
陆玉清-小姑娘(陆玉清是谁呀?怎么“玉清”那么受欢迎?)
银霞-云知道你是谁

念书的时候,老师感慨地说你喜欢哪些歌手就表示你是哪个年代长大的人。当时不以为然,总觉得人的口味会改变,现在慢慢接受,有些时候不是特别喜欢哪个歌手或哪首歌曲,而是缅怀自己过去的时光。
那段时光,刚好接触这些那些歌曲,于是成了记忆里永恒的风景。
重听时,自然唤起美好的回忆。
1970-1985。
1970我还没出世,1985我是个小学生呢。

不眠不休


小小一区,通宵达旦的去处可不少。想购物的,可到Shop N Save (类似Cold Storage),7-11 便利店从天黑买到天亮。嘴馋的,Kopitiam 营业24小时,周末的麦叔叔也大门敞开,欢迎夜猫子,马来餐馆也经营至早晨2-3 点。生病了,不怕不怕,诊所也是全天候服务。即使哪儿也不想去,也可以漫步到小桂林,沾露水。
有些人为工作,日夜颠倒,众人皆睡他独醒,这些通宵达旦的商店无疑温暖他们,与他同醒的还真不少,心里就安慰了,特别是深夜,家里那么静,到外面一看,原来世人还醒着,还干活。
有些人却不为了工作,纯粹想拉长属于自己的时间,于是张着眼睛不睡,就想拉几个同好喝酒打发去,烟酒弥漫,耗在那里,像有满腹牢骚心事,非得借助烟酒不能解。
年轻的与不年轻的,呼朋唤友齐聚喝茶东拉西扯。闹哄哄的夜,跟白天一样,不过天空颜色转黑了,天凉了些,与友好同聚之乐在这里延长,绵绵无绝期。
过去了,都过去了。
别说一整夜,每每熬不过12点,眼皮便沉重,心情便下沉了,只想早点睡睡睡。一想到第二天的硬战,便会自动关闭所有跃跃欲试的细胞,纵然如此,没有一个夜能够通宵达旦地睡好,总有一只睡不好的小猫喵喵呜呜。
外面的夜再精彩,于我何干?


27 September, 2006

你存了吗?

水电费按月寄到,没惊没喜。这个月不同,多了一张传单,
“Be Prepared: Make it a Habit.”
"Have a 2-week Supply of Food at Home Now for Any Emergency "
分别用了四种官方语文书写。
中文如下:
“准备就绪:养成习惯, 在家储备两个星期的粮食从容应付危机”

真是用心良苦。身处乱世,家长深怕动荡万一殃及家门,实在不幸,为了积极防备活命之途,只好绞尽脑汁将劝告塞进子女必定会拆阅的水电费账单里,确保他们一定读,或者瞄一眼。即使起不了任何作用,没关系,总有大部分子女乖乖就范,这就行了,目的已达,莫说我身为家长不尽责。
话说回来,得准备两个星期的干粮,到底是什么?
别急,一定罗列清楚:
2.5kg + 1kg 白米
1 瓶 250克庄食油
各种肉类/鱼类/豆罐头,每罐约400克
两包饼干,各约210克
罐头蔬菜7罐,各约400克
1 罐400克麦芽糖饮料
500克白糖
3 大包5包装即食面
2罐900克庄奶粉供零至半岁婴
1 罐900克庄奶粉供7个月大婴至6岁童

就这些?
是,就这些。
看完,不禁想笑。想到很多家庭储备的干粮何止这些?冰箱常满,罐头堆积如山,过期了还吃不完,甚至不清楚有多少包白糖食盐,有何出奇?哪用得着警惕,哪需要苦口婆心劝他们未雨绸缪?
堆积干粮的习惯也还推而广之,往往日常用品也一样堆积如山,厕纸洗涤剂洗碗液哪些不是有备无患?
百货市场,邻里商店近在眼前,交通方便,但是很多家庭购物的乐趣和囤积货物的兴趣或癖好丝毫不减,将货物往家里堆是不是纯粹贪图方便?还是为了满足“拥有”的欲望?或者只想花钱,却在不想“乱花”的前提之下,买的尽是日常用品,反正迟早要用,现在便宜就买进一大堆,符合经济原理嘛。
也许这张粮食储备宣传也可当作“屯货标准”来看,超标的家庭请好好规划。别太没有安全感,适量即可,不然真像戒严。

25 September, 2006

璀璨音乐喷泉

周末到圣淘沙去逛,进入岛内时值黄昏,一片无限好,唯独拍照不妙。直奔Pahlawan Beach只为让孩子踩一踩人造沙滩,哪知她却不喜欢沙粒刺痛(或不喜欢人造沙滩?),硬是要抱。
好一个圣淘沙,几年不见,活脱是个“十八变”了。沙滩附近多了平民化的Food Court,旅客和居民都高兴,饿了,随时有东西吃,不必像以前那样得到老远才望到梅,也可以不必自备食粮。
单轨列车退休,消失在岛上,取而代之是川流不息的岛上巴士,更方便。趁便,观赏音乐喷泉。

集合水柱,音乐,灯光的音乐喷泉早已摆脱朴素装扮,变得妖娆。有真实的小丑和虚幻的猴子kiki贯串全场,配合如幻似真的海底怪物,珍珠公主,耸立高处的石狮目露凶光,千变万化的镭射构图,极尽摆首扭腰的喷泉,喧哗热闹的音乐,还不干休,居然让周边的荷花水池冒出火团来“炒热”现场,坐在现场,真的能感觉到火热,真个是一片闹哄哄,热热烈烈的音乐喷泉。
但是,还是比较喜欢以前朴素的音乐喷泉,水柱随音乐摇摆舞姿,配合一点柔和的灯光,足矣。
适可而止的装扮总是让人眼前一亮,过分刻意的浓妆艳抹只会让人想起一棵圣诞树。眩目,招摇,热闹一过,马
上抛诸脑后,什么印象也没留下。
只剩下一团模糊光影和色彩,和硬硬扣留下来定格的画面而已。
喧哗过后,大家迅速离场,一刻也不多逗留。




火树银花?

24 September, 2006

作家与书系列

联合早报文艺城版从八月中起推出一系列“作家与书”。作家,在这里指新加坡作家。迄今登场的如下:

(1)18/8/2006
吴耀宗
标题-吴耀宗与书:在乎拥有,天长地久地拥有
(2)25/8/2006
长谣
标题-长谣与书:为亲近文学,苦修多种外文
(3)1/9/2006
梁文福
标题-梁文福与书:书永远不会拒绝你  
(4)8/9/2006
英培安
标题-英培安与书: 爱书,所以坚持开书店
(5)15/9/2006
流苏
标题-流苏与书:用理性滋养感性  
(6)22/9/2006
尤今
标题-尤今与书: 读书到写书:以文字养文字


后续......

22 September, 2006

献给同欢共戚的朋友,不管你在何处

Enya - It's In The Rain

Everytime the rain comes down
Close my eyes and listen
I can hear the lonesome sound
Of (THIS) sky as it cries
Listen to the rain
Here it comes again
Hear it in the rain
Feel the touch of tears that fall
They won't fall forever
In the way the day will flow
All things come, all things go
Listen to the rain... the rain
Here it comes again... again
Hear it in the rain... the rain
Late at night I drift away
I can hear you calling
And my name is in the rain
Leaves on trees whispering
Deep blue seas, mysteries
Even when this moment ends
Can't let go this feeling
Everything will come again
In the sound falling down
Of the sky as it cries
Hear my name in the rain

20 September, 2006

搭错线

打错电话的可能性:打错号码,找错人。号码对了,找错人。总会扮演其中一个角色,错了就错了,错了以后应该怎样应对呢?
(1)有次,电话那端劈头:ne ne ne。一句都不懂,告诉他,wrong number! 仍旧ne 个没完。我可没好气,挂掉。哪知过不了3 分钟,又再ne,他根本不相信自己要找的人不在。
(2)通常,是这样的:阿明在吗?没这个人。啊?!没这个人。然后,什么也没说就挂断了。好像错的人是我,害他浪费了时间与兴致。
(3)有很多蛮客气的,一知道打错了,赶紧sorry sorry。
(4)有的一开口就认定我是他要找的人,叽里呱啦一大堆,没个来龙去脉,我怎能与他聊呢,真是抱歉呢,我也希望多知道一才好跟他聊啊。
打错电话,真是尴尬。
尴尬归尴尬,不管是否别人错给了号码,或是自己大意眼花按错,都是错了线,先道歉最要紧。最怕错了死不认错,最厌错了再错,真是岂有此理。

19 September, 2006

韩周岁婴孩得自闭症

父母拔苗助长结恶果 韩周岁婴孩得精神病

常常,有热心人士问我:“送孩子去playgroup了吗?”
“让她去,有伴,可以学东西。你也可以轻松两三个小时。”
听起来蛮诱人,只是我舍不得。
下个月才两岁,这么快就要将她从我身边“赶走”,美其名“学习独立”?厄嗯,有些人四十岁都不见得独立呢。 虽然,想独处时,恨不得马上将她托给别人,但是一望着她无辜的眼睛,心里懊恼得很,又紧紧将她拥入怀中。


学东西。
学什么?基本的,我们总还能胜任,也不是没时间。
群体生活,同伴需求,暂时我没办法,但是我们并不时带她出游,接触人群,她也表现亲切,喜欢其他小孩。
羽翼迟早会硬,会飞,何必急于一时。

真的,一眨眼,她就拦不住的长大了,向往一片蓝天,然后张开她的羽翼,扑扑飞走。
彼时未满周岁,两手撑起身子,望向门外。

18 September, 2006

思乡记











星期五晚上,九点半。 通往新山关卡。 巴士里的人都下车,夹在车阵中,穿针似地往前走。










早餐,南洋咖啡室。
久违的芳香。
老板娘瘦了。
生意却是越来越好。

回去母校兜兜。
钟楼依旧。
草场缩水,添了一座体育馆。
星期六的校园,相思树下,学弟妹忙他们的课外活动。谁也不介意那座喷水池,满身尘垢,不可辨认。
天空灰蒙蒙。
鼓声阵阵。
昔时,是华文学会的一片疆土,而今是爱校宣传腹地,特大的校徽,校训,校歌入驻。

15 September, 2006

Raindrops keep falling down

从早上到现在都停不下的雨,委委屈屈。

“雨点吻着大地,微语着:[我们是你的思家的孩子,母亲,现在从天上回到你这里来了。]”
The raindrops kissed the earth and whispered, We are thy homesick children, mother, come back to thee from the heaven.
~泰戈尔
从大地蒸发的,并没有离去或消失,只是到处去闯,或安静地藏匿在某个角落。哪天,生命里再承受不住时,心里只想回家,回到广袤的大地。
一点一滴都交还给她。
行装理了,只在等待黄昏,送我回大地。


14 September, 2006

今秋看又过










超过半年没回家。
不知道整柜的衣服是不是都发黄了,给我脸色看?
“什么时候回去?下个新年?”
“有空回去走走。”
这,像对孩子说话吗?
不,这是无奈的问话和哀求。
隔着一层他们双翼无法伸展到的云层,那里住着他们看起来有点陌生的孩子。
这孩子的天空他们摸不着,看不透。
却好思念。
一件件小小的衣裳。
一个个旧玩具。
一句又一句牙牙学语。
那个小孩,
哪里去了?
躲到哪里去了?
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该说些什么?
回来的时候,都煮他爱吃的,买他需要的,像
当初还在子宫时那样,给他给他给他最好的一切。
什么时候回家?
明天。
明天。
明天!

13 September, 2006

拔河比赛

陳潔儀 拔河


谁都不示弱,
谁都不愿先放下自我,
感情
在僵持中拔河。

12 September, 2006

涂鸦


武吉巴督(Bukit Batok)的商场-威城 (West Mall)里几乎每一层的女厕,关上了门,就是这种画面。
在外面涂鸦,有被逮的可能性。
在厕所里,最安全。
里面不可能装置闭路电视,根本没有人可以指证谁涂鸦。
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女生所为?
还是约好的,一群女生同时用修改液将威城的女厕免费装修?
假如涂鸦显示一种宣泄,她们就有那么多的抑郁苦闷,非得到这里发挥?
也许,这就是威城的威力了。
威城的管理层够大方,懂得欣赏宣泄的艺术,厕所在这里具有两层功能,一为生理排泄,一为情绪宣泄。他们似乎并没有打算将这些“艺术”去除 ,好多年了,这些艺术品都在,人来人往,没人投诉,以为是刻意装饰。就不知道当初涂鸦的女生旧地重游时,会得意洋洋还是不胜唏嘘?
怎么知道一定是女生的杰作?
假如是男生,那就意味着这里的女厕得加强保安了,大概要多安排保安人员守在门外,对照身份证后方许入门了。

10 September, 2006

窗外的世界


冲进地铁后,大人就赶快找位子坐下,眼里没有别的。坐下以后,心里舒服,开始作怪。
闭目养神最好,什么都不想看见,尤其是坐对面那排的家伙,还有那些老是盯着人家希望你下一站就下车的衰人,真讨厌。
半眯着眼的也常见,听歌呀。
朦胧的色眼也多,他们的视线时时关注旁边互相拥抱的男女,低胸装的女人,还有迷你裙的大腿。
窃窃讲电话的眼睛张得大,都没神,一颗心都在线的另一端。
张得更大的往往是那些雕塑一样的外劳。一点都不知他的视线落在何处?
只有小孩子,环视身旁的陌生人以后,转过头,将额头鼻子紧贴窗上,啊,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即使只是一群不相干的人。
大人觉得不就是一群普通人?
大人觉得有什么好看?月台好看吗?
又没有什么新鲜事?
没有事情发生,大人眼睛不会发亮的,不会盯着痴痴地望,除非月台上是来送别的亲人。但,这只是一列地铁,整日穿梭无情的地铁而已,从没见过对着地铁流泪的。
除非,对着卧轨而逝的人。
真的, 没什么好看嘛。
望站牌,只需要很短的几秒钟,你这个小孩,到底在看什么?
向往着窗外,那个世界?
窗内的大人从窗外的世界躲进来,闭目养神,半眯着眼,睁着各色眼神,而你天真地望向窗外的世界,痴痴的望着,会飞逝,模糊,变样的世界。

07 September, 2006

巨无霸一个多少钱?


已经很少啃巨无霸了。
本来也不喜欢牛肉,不喜欢那层黄黄的酱料,不喜欢酸酸腌过的小黄瓜。
更不喜欢手上的巨无霸跟照片中的它不相像。
既然如此,何必要给麦叔叔钱赚?
有时候,就是想吃一点垃圾食物,说不上为什么,好像有时候新闻看腻了,就转去看娱乐版八卦一下,或者娱乐版看腻了,翻到新闻版。还有一点,贪图它是快餐,在冷气餐厅,大小皆宜。
但是现在,更有理由不喜欢了,况且我吃不起巨无霸了。

单单一个巨无霸,要价$6.10,折换马币大约一个是RM14。
垃圾食物比两盘菜饭贵。
假如,巨无霸指数,真的可以作为一座城市生活水平的标准,想来我就快变成赤贫人士了。

不晓得是年岁大了就不喜欢快餐,还是舍不得那些钱,挥霍不起来,看来后者为是。
**真是老眼昏花,这个价格还包括一杯可乐和薯条。嗯,看来尚可接受。比起一个百多元的汉堡包,这样的价钱还加水和薯条,算是“物有所值”了。

06 September, 2006

什么家长?

有一位家长在恳亲会上对孩子的级任老师说:“我是专业人士,每天都很忙,没空照顾孩子,你是他的级任老师,就得负起管教的责任。我要你的手机号码,随时跟你联络,你每天都要向我报告孩子的学习进展状况。”
看完以上这段话,会不会为之气结?
当老师是什么人?他孩子的私人保姆?他手下的工人?
这种家长应该再教育。
该受管教的正是像他这样徒有“专业”,其余统统零蛋的人。
再说,
“我是专业人士”,难道老师不够专业?
“每天都很忙”,只有你忙,老师天天打苍蝇?
“没空照顾孩子,你是他的级任老师,就得负起管教的责任。”,好呀,那老师的孩子交给你来照顾呗。
“我要你的手机号码,随时跟你联络,你每天都要向我报告孩子的学习进展状况”,就算是亲密爱人提出这种要求,对不起,门都没有。

不知道那个老师作何应对?
因为更令人气愤的是“校长在一旁看着,不吭一声,明显的站在家长那一方。”
假设是那老师,当时一定气炸,说不定会说出这番话:“这位家长,麻烦你撒泡尿照一照,映在上面的就是你,又臭又恶心。”
说这些话后,准备归隐去也!

真希望有义气的人站起来,出点子对付这种自以为了不起的家长。
想知道多一点,请阅
现在的老师好当吗?

05 September, 2006

一个日本作家眼中的新加坡书店


他眼中的新加坡书店是Borders,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认为书店最大的特色是:
“自地板往上将书水平方向摆放着。这样一来,到了书店,读者会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仿若某位爱读书的男士将大量的书随意地撒落在地板上,然后又将它们随意地摞了起来,这种氛围给人非常亲切的感受,令你不得不伸手去取它们。”
而更具创意的作法是:
“这家书店鼓励站着浏览及坐着阅读。实际上在店内的好几个地方都摆放着专门供阅读用的椅子,人人都可以坐在那儿舒舒服服地读书。”

他对这家书店打破传统,让进门来的人随意或站或坐或让儿童躺下阅读,“敢将禁忌转换为时尚”,“标新立异”的作法大为赞赏。
不只如此,这家书店还允许顾客买书后若觉索然无味,两周内包退还,条件是书本完好。这个做法不只不亏大,生意反倒出奇地好。
于是日本作家有所思:
他认为消费者平常想买东西总会到可以随意,予人亲切感,轻松愉快的地方消费,因此Borders平易近人的形象摆脱了一般传统日本书店的格局,日本书店“总是将图书分类清晰地摆放着,同时,还安装着监视仪”。
他希望日本书店多向Borders学习。
这位日本作家是渡边淳一。
摘自-渡边淳一《反常识讲座》



04 September, 2006

停车场


小岛寸土如金,哪来私人停车场,都是像这样,排排坐在指定的一块地,白天享受日光浴,晚上赏月看星,碰到雨天,就浪漫得一起淋雨。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是名车贱车,都一视同仁,每个月按时交租付泊车位。 外来的车子就按钟点付费,反正就不像家乡那样,即使我们把车子停到别人家门前,免费。
夜里,组屋区的车子都回来了,像疲累的城市人回家那样,总有一盏晕黄的灯等候,添加一点温暖。虽然不能将车子圈在眼前,但是灯火明亮,一有风吹草动,从后窗望去,一目了然,也就放心了。

注意到吗?这些车子都 是车头朝外,一副随时准备再出发的蓄势,不管回到家有多累,都先想到明天的再冲刺,宁可花点功夫将车头朝外摆,方便明早;不像彼岸,一头栽进去,拍拍屁股就走,明日事明日再算,这里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态。
偶尔有一些车头向里,总要疑心是彼岸来的,不然就是永久居民。
一个人的积习,难改。

车子是会说话的,你听到了吗?

03 September, 2006

免费载送

到全店专卖2元货品的日本商店Daiso逛,感觉一点都不像家乡小镇上的RM2小店。整体感觉就像温馨的大杂货店,明亮整齐,还算宽敞,货物也可观,从小摆设品到大塑料箱,从婴儿用品到老人尿片都有。
适逢周末,学校假期,人潮多。
但还是在一个角落,发现了这样一张小告示:

Free Ride In Police Car
for Shoplifters Only

真有创意,是不是?
比较常见的“偷窃者交由警方”“偷窃是犯法的”等等,这样的写法不止具创意,而且语带幽默,婉转地告诉你,不要以身试法,而不是以强硬的态度警告你,别想在店里偷东西,必不放过你。这样的表达方式像亲切的朋友好意提醒,而不是严厉的家长厉声警告。
想,目的虽然都一样,表达的方式各异,也显示写告示人的心态,他是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所有到来的顾客,而不是那架无处不在的闭路电视,好像大家都可能是贼。
光顾一家店,服务当然也算分,间接的服务也加分,不要以为所有的顾客都是光捡便宜货的家伙,不要以为大家都不在意微小的摆设,不要以为微笑就行了,细心的顾客多的是,都在暗里打分,以后会不会常来,就看你把人家当成什么样的人来看待。
放诸一切的人际关系, 不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