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December, 2006

在网上见到昔加末人小栗所拍的浩劫照片,日期是21-22/12/06。据闻洪水稍退。

垃圾横流。道路不可寻。
这就是最繁华的商业区,满目疮痍,阴暗,凄凉。
这是非传统水灾区,TAMAN SEGAR。水,仍旧嚣张。

愁云惨雾

电话那端,沉重无比。
“还是不要回来好”
“已经断水了”
全市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潮湿慌乱。
虽然直升机盘旋上空,虽然热心的组织派送食水干粮,虽然交通刚通,虽然...
但是,无家可归的难民正日夜在幸免的学校避难,里头是哭声,无助的等待遥遥不可期得明天,家园,在哪儿?重建,等待水退,等谁来重建?
水患黑区可以预期,非水患灾区,突然水就像海啸一样闯进屋来,黑夜,能逃去哪里?没有半点警报,能逃去哪里?
整个繁华无比的商业区,金融区,淹没在水中。只能爬上屋顶,站在风雨中,等待神明一样等待。
能想象乌节路没顶吗?
是,像世界末日。
因为没有想象力,在天灾来临前,大家都是快乐的,虽然日子不很宽裕,工作不很理想,虽然有一点怨言,那算得了什么?
救援队伍来分发粮食,许多伤心欲绝的昔加末人拒绝出来领,伤心欲绝。

洪水退去。
街上幸免的杂货店百货商店,不敢开门作生意,他们要迎接的不是生意,是光明正大“取物”的灾民,水供断了,即使有快熟面,没水,怎么煮?有些人开始盛雨水当食水。返回家里的灾民发现时而出没的蜈蚣水蛇,整个繁华的商业区泡在水中后,弥漫恶臭,可以想知,多少来不及逃走无法逃走的鸡鸭家禽,流浪猫狗,来不及的都成了尸体。
接着,还要面对传染病危机。霍乱,疟疾,怎能叫这些在外工作念书的游子不心焦?
怎能?
老人家却那么心疼,自身在水深火热中却叮嘱孩子不要回家,现在回来只有受苦。
作孩子的,想着更小的孩子,怕他们受苦,不回去,老人家也是辛苦,真正两难。

到底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得受此天谴?
岁末,原是欢乐团圆时节。
而我家乡,愁云惨雾。

22 December, 2006

人心

图片取自光明日报
趁水捞货。
饥寒之下,慌乱失序,混水里你游我游。
生命是什么?
在天灾下,人祸紧追不舍。
想我老家的灾民,如斯。
百年浩劫,
人心如斯。

21 December, 2006

老家昔加末大淹水








取自the star.com.my









这两图是班长传来的。
上为第一条桥, 河水汹涌。
下图是Jalan Pemuda。


第一条桥水淹骇景


20 December, 2006

有一块石头

与老人家聊天,总会牵出他们心中的石头,有轻有重,都牢牢地沉在心里。有一种石头老得让年轻人不屑一顾,甚至一提起就要别过脸,心烦,渐渐地,老人家这块石头就像个肿瘤,越长越大,慢慢侵蚀他们的健康。
这块石头也不怎么特别,尤其是适龄,未成亲,未有对象的都清楚它长得什么模样。老人家为什么最爱提起这种孩子的终身大事呢?这事,对年轻人来说可是私事呢,成亲,一辈子的幸福,岂能像老一辈那样盲婚哑嫁,岂能像过去那样单纯十几二十就成亲,又岂是一定非要成亲不可?
时代不一样了。
老人家不会明白的。为什么?
倒不是他们不明白,而是他们太爱孩子了。
将孩子生养抚育成人,自己渐渐垂暮,明知道跟时间岁月作战,输定的,难免担忧:
我们能陪你到何时?
虽然你已成人,能独立养活自己,一辈子不愁吃喝,可是我们老了,你在外面受苦受累,还能回来家里爸爸妈妈的身边,我们一直等着你,不管你飞得多远多高,这里有我们。但是,孩子,我们老了,不能陪你到永远,心里总是感到亏欠,感到不安,感到难过,只希望有个人,我们可以信赖他,在我们有生之年将你交给他,请他代我们照顾你,孩子,这是我们最后的心愿了。
可是,多少子女都不了解。
有的以为父母怕输,有的以为父母嫌弃他们,也许父母嘴里说的不是那么中听,人一着急,哪还能说动听的话?
孩子心里也怨父母不了解他们,不了解缘分这种东西,不了解成家的负担,不了解一切为难处,不是不要成家,找到适合对象太难了,难道要相亲么?
是,孩子自有苦衷,作父母的一定懂。只是他们不放弃,他们要在有生之年,看着心肝宝贝好好地找到一个伴,像他们那样疼爱着他。

06 December, 2006

放牧















几乎所有商场都设有儿童游乐场,为讨父母高兴。父母亲进入商场如入宝山,哎呀,到处都是闪闪发亮的宝藏啊,不抱个满怀,真对自己不住。这时,身边的小孩就突然显得有点碍手碍脚,还好还好,有儿童游乐场也,去,kakak,快带他们去那边玩,我们一下子就回来。

于是领命的女佣就顺从指示将孩子放牧到画好的草地上,与另一批游牧孩子一起胡闹。不过,也有家长轮流领孩子去,为的是让另一个自由刮宝;只见这片草地上,撒满各式各样的小人儿,有的猴子放归山上一样,有的像企鹅跌跌撞撞,有的根本就是呆头鹅站过一旁,哭笑混在一起产生高分贝,总之就是一个小大人的社会。

别看都是小孩子,什么天真烂漫?大欺小,强吃弱,照旧上演。小孩的性格,脾气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很多都是向父母学来的。只要在那里站一站,就会知道哪个小孩比较文静,哪个比较有礼,哪个是小霸王,当然顺道送来许多陌生家长的性格,小孩欺负小孩,哪个家长笑咪咪,哪个家长赶紧赔不是......

儿童游乐场,你看到许多女佣尽责的身影,有时比父母还要爱那个小孩,你也能看到很多父母,不耐烦地双手交叉胸前,催促孩子快点,最后一次了云云。改天你经过这块草地,看看有没有熟悉的自己。

03 December, 2006

二缺一,三缺一,不管了

说现在的父母少生养,一两个孩子平常得很。照理,孩子少,所获得的关注应该相应提高才是,比不得旧时人家,孩子是以打计算,这些孩子生逢盛世,样样具备,真是福气。关注是很多,但是谁在关注?

很多时候,一家三口周休二日一起出门去,乐也融融,仔细一看,孩子长得真像爸爸,慢点,这个牵孩子小手的可不是他妈妈哦,是女佣。女佣成了半个女主人,周末陪孩子和爸爸逛街培养亲子关系,孩子哭了,要kakak。妈妈去了哪里?谁管?也许上spa,也许乘周末与好友相约上咖啡馆,难得休假,宠宠自己去,反正爸爸孩子都不喜欢shopping,有女佣看着,放心啦。

有时候,孩子病了,带孩子上诊所看医生的不是孩子的爸爸妈妈,是爸爸妈妈的爹娘。看着孙子一把鼻涕,眼睛泪汪汪,祖孙都静默,啊,作爷爷的也疼你啊,你就乖乖等着爸爸应酬回来,妈妈到国外出差去,晚上再打电话给你,你要乖哦。

儿童游乐场就在组屋楼下,你跟姐姐下去玩,叫kakak陪你们去。于是两姐弟下楼去,kakak百般无聊呆坐长凳上“监视”。星期一到星期六都没见过爸爸妈妈下楼来,以为星期天总有缘见到他们的真面目了,结果,还是两姐弟下楼来,后面跟着脸皮发臭的kakak。

多么奇妙的组合啊。女佣在一个家庭里成了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带出厅堂的是她,入得厨房的也是她。现在的孩子有时候并不那么幸福呢,他们不知道一年到头见父母几次面,不晓得有过几分钟对话,甚至怀疑见父母是不是应该要向他的秘书预约?唯一守在身边的是那个领了薪水不离不弃的kakak。

孩子真正要什么?父母是不是要认真思考。

30 November, 2006

勇于说“不要”

“妈妈抱不动你咯,换爸爸抱,好吗?”
“不要。”
“妈妈头痛。”
“不要。”
“爸爸戴你下楼gaigai,妈妈在家休息。”
“不要。”
“爸爸帮你换尿片。”
“不要。”
“爸爸给你potty。”
“不要。”

“要妈妈。”


王菲--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动力火车--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版本不同。
快乐有时轻柔,有时接近呐喊。
都是快乐,两个人的快乐。

p/s:假如你有心/不小心掉进了蚂蚁窝,觉得这里还可以,那蚂蚁也会很快乐。

28 November, 2006

一场告白

To my married and unmarried friends:

This is a very touching story, please read it slowly, ....

When You Divorce Me, Carry Me Out in Your Arms


On my wedding day, I carried my wife in my arms. The bridal car stopped in front of our one-room flat. My buddies insisted that I carry her out of the car in my arms. So I carried her into our home. She was then plump and shy. I was a strong and happy bridegroom.

This was the scene ten years ago.

The following days were as simple as a cup of pure water: we had a kid; I went into business and tried to make more money. When the assets were steadily increasing, the affection between us seemed to ebb. She was a civil servant. Every morning we left home together and got home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Our kid was studying in a boarding school.

Our marriage life seemed to be enviably happy. But the calm life was more 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unpredictable changes.


Dew came into my life.

It was a sunny day. I stood on a spacious balcony. Dew hugged me from behind. My heart once again was immersed in her stream of love. This was the apartment I bought for her.

Dew said, you are the kind of man who best draws girls' eyeballs. Her words suddenly reminded me of my wife. When we were just married, my wife said, Men like you, once successful, will be very attractive to girls.

Thinking of this, I became somewhat hesitant. I knew I had betrayed my wife. But I couldn't help doing so.

I moved Dew's hands aside and said you go to select some furniture, O.K.? I've got something to do in the company. Obviously she was unhappy, because I had promised to do it together with her. At the moment, the idea of divorce became clearer in my mind although it used to be something impossible to me.

However, I found it rather difficult to tell my wife about it. No matter how mildly I mentioned it to her, she would be deeply hurt.

Honestly, she was a good wife. Every evening she was busy preparing dinner. I was sitting in front of the TV. The dinner was ready soon. Then we watched TV together. Or, I was lounging before the computer, visualizing Dew's body. This was the means of my entertainment.

One day I said to her in a slightly joking way, suppose we divorce, what will you do? She stared at me for a few seconds without a word. Apparently she believed that divorce was something too far away from her. I couldn't imagine how she would react once she got to know I was serious.

When my wife went to my office, Dew had just stepped out. Almost all the staff looked at my wife with a sympathetic eye and tried to hide something while talking to her. She seemed to have got some hint. She gently smiled at my subordinates. But I read some hurt in her eyes.

Once again, Dew said to me, He Ning, divorce her, O.K.? Then we live together. I nodded. I knew I could not hesitate any more.

When my wife served the last dish, I held her hand. I've got something to tell you, I said. She sat down and ate quietly. Again I observed the hurt in her eyes. Suddenly I didn't know how to open my mouth. But I had to let her know what I was thinking. I want a divorce. I raised the serious topic calmly.

She didn't seem to be annoyed by my words, instead she asked me softly, why? I'm serious. I avoided her question. This so-called answer made her angry. She threw away the chopsticks and shouted at me, you are not a man!

That night, we didn't talk to each other. She was weeping. I knew she wanted to find out what had happened to our marriage. But I could hardly give her a satisfactory answer, because my heart had gone to Dew.

With a deep sense of guilt, I drafted a divorce agreement which stated that she could own our house, our car, and 30% stake of my company. She glanced at it and then tore it into pieces. I felt a pain in my heart. The woman who had been living ten years with me would become a stranger one day. But I could not take back what I had said.

Finally she cried loudly in front of me, which was what I had expected to see. To me her cry was actually a kind of release. The idea of divorce which had obsessed me for several weeks seemed to be firmer and clearer.

Late that night, I came back home after entertaining my clients. I saw her writing something at the table. I fall asleep fast. When I woke up, I found she was still there. I turned over and was asleep again.

She brought up her divorce conditions: she didn't want anything from me, but I was supposed to give her one month s time before divorce, and in the month's time we must live as normal a life as possible. Her reason was simple: our son would finish his summer vacation a month later and she didn't want him to see our marriage was broken.

She passed me the agreement she drafted, and then asked me, He Ning, do you still remember how I entered our bridal room on the wedding day? This question suddenly brought back all those wonderful memories to me. I nodded and said, I remember. You carried me in your arms, she continued, so, I have a requirement, that is, you carry me out in your arms on the day when we divorce. From now to the end of this month, you must carry me out from the bedroom to the door every morning.

I accepted with a smile. I knew she missed those sweet days and wished to end her marriage romantically.

I told Dew about my wife s divorce conditions. She laughed loudly and thought it was absurd. No matter what tricks she does, she has to face the result of divorce, she said scornfully. Her words more or less made me feel uncomfortable.

My wife and I hadn't had any body contact since my divorce intention was explicitly expressed. We even treated each other as a stranger. So when I carried her out on the first day, we both appeared clumsy. Our son clapped behind us, daddy is holding mummy in his arms. His words brought me a sense of pain. From the bedroom to the sitting room, then to the door, I walked over ten meters with her in my arms. She closed her eyes and said softly, Let us start from today, don't tell our son. I nodded, feeling somewhat upset. I put her down outside the door. She went to wait for a bus, I drove to the office.

On the second day, both of us acted much more easily. She leaned on my chest. We were so close that I could smell the fragrance of her blouse. I realized that I hadn't looked at this intimate woman carefully for a long time. I found she was not young any more. There were some fine wrinkles on her face.

On the third day, she whispered to me, the outside garden is being demolished. Be careful when you pass there.

On the fourth day, when I lifted her up, I seemed to feel that we were still an intimate couple and I was holding my sweetheart in my arms. The visualization of Dew became vague.

On the fifth and sixth day, she kept reminding me something, such as, where she put the ironed shirts, I should be careful while cooking, etc. I nodded. The sense of intimacy was even stronger. I didn't tell Dew about this.

I felt it was easier to carry her. Perhaps the everyday workout made me stronger. I said to her, It seems not difficult to carry you now. She was picking her dresses. I was waiting to carry her out. She tried quite a few but could not find a suitable one. Then she sighed, all my dresses have grown bigger. I smiled. But I suddenly realized that it was because she was thinner that I could carry her more easily, not because I was stronger. I knew she had buried all the bitterness in her heart. Again, I felt a sense of pain. Subconsciously I reached out a hand to touch her head.

Our son came in at the moment. Dad, it's time to carry mum out. He said. To him, seeing his father carrying his mother out had been an essential part of his life. She gestured our son to come closer and hugged him tightly. I turned my face because I was afraid I would change my mind at the last minute. I held her in my arms, walking from the bedroom, through the sitting room, to the hallway. Her hand surrounded my neck softly and naturally. I held her body tightly, as if we came back to our wedding day. But her much lighter weight made me sad.

On the last day, when I held her in my arms I could hardly move a step. Our son had gone to school. She said, actually I hope you will hold me in your arms until we are old.

I held her tightly and said, both you and I didn't notice that our life lacked intimacy.

I jumped out of the car swiftly without locking the door. I was afraid any delay would make me change my decision. I walked upstairs. Dew opened the door. I said to her, Sorry, Dew, I won't divorce. I'm serious.

She looked at me, astonished. The she touched my forehead. You got no fever. She said. I moved her hand off my head. Sorry, Dew, I said, I can only say sorry to you, I won't divorce. My marriage life was boring probably because she and I didn't value the details of life, not because we didn't love each other any more. Now I understand that since I carried her into the home, she gave birth to our child, I am supposed to hold her until I am old. So I have to say sorry to you.

Dew seemed to suddenly wake up. She gave me a loud slap and then slammed the door and burst into tears. I walked downstairs and drove to the office.

When I passed the floral shop on the way, I ordered a bouquet for my wife which was her favorite. The salesgirl asked me what to write on the card. I smiled and wrote, I'll carry you out every morning until we are old.


这篇是朋友转载的,通常朋友不会无故转载来我邮箱,就顺着指示慢慢地读。慢慢地读下来,就会不一样,因为体会是很个人的事。想起生活中,多少细节多少埋怨,忽明忽灭的火花,细节。是的,最容易被忽略被轻视的就是细节,突然转变的语气、节节上升的火气,不冷不热的感情,敲敲打打的生活节奏,无一不是琐碎的,所有已婚或过了热恋的情侣,面临的巨大考验就是琐碎的生活细节,那么绵长繁冗,毫不起眼,却点点滴滴都是累积,能累积成寒气袭人三尺冰,也能成为暖意烘烘的心头热,就看懂不懂得珍惜。

赵咏华 最浪漫的事

27 November, 2006

雨中听豫

近来午后有雨,想起齐豫这首歌。
雨中听豫,别有滋味。

Whoever finds this , I love you



On the quiet street in the city
A little old man walked alone
Shuffing through the autumn afternoon
And the autumn leaves reminded him
Another summer's come and gone
He had a long long midnight ahead waiting for June
The among the leaves near an orphan's home
A piece of paper caught his eyes
And he stood to pick it up with trembling hands
And as he read the childish writing
The old man began to cry
'Cause the words burned inside him like a brand
" 'Whoever finds this , I love you
Whoever finds this , I need you
I even got no one to talk to
So , whoever finds this , I love you "
Well , the old man's eyes searched the orphan's home
  And came to rest upon a child
  With her nose pressed up against the window pane
  And the old man knew he'd found a friend at last
  So he waved at her and smiled
  And they both knew they'd spend the winter
  Laughing at the rain
  And they did spend the winter laughing at the rain
  Talking through the fence
  Exchanging little gifts they've made for each other
  The old man wold carve toys
  And the little girl would draw pictures of beautiful ladies
  And they laughed a lot
  But then one day, on the first of June
  The little girl ran to the fence -- the old man wasn't there.
  And , somehow she knew he was never coming beck
  So she went back to her little room , took a crayon
  And wrote :
  " 'Whoever finds this , I love you
  Whoever finds this , I need you
  I even got no one to talk to
  So , whoever finds this , I love you "

有点伤感,是吧。
我们的心田就是这样,有时干涸,需要雨水,充沛。

23 November, 2006

哺乳有罪?



美国达美航空公司把一个哺乳的妇女驱赶下飞机,结果引发众怒,美国全国有31个机场的达美柜台昨天出现了大群哺乳的妇女和支持者,她们在柜台前喂孩子,逗留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早报上登把哺乳妈妈赶下飞机 达美航空成众矢之的

2004年新加坡也发生过母亲在Esplanade哺乳被保安人员驱赶一事,可读:
http://www.breastfeeding.org.sg/events/esplanade04/KAoct04-esplanadenurseing.htm

小孩肚子饿,哭了,作母亲的掀衣哺乳,天底下自然不过的事情,偏偏社会上就有人不能容!好啊,孩子饿了,得躲着喝奶不成?那,所有人都不必在“公共场所”吃喝,以示公平啊。
真是荒谬。
提倡什么哺乳?!

很多第一次为人母的妈妈包括我都面对当众哺乳的心理障碍,在人潮多的商场,在碧绿的植物园草地,在热闹的食阁,孩子肚子饿了,怎么办?当然要先喂饱孩子,可是上哪儿才好?看,首先想到的居然是“不好意思”,居然自己的脸皮,社会的规范看得比孩子还重要。不是的,是想着这城市处处都有哺乳室,方便害羞的妈妈,何不善加利用呢?我需要安静的角落,给我孩子喝奶而已,我不想应付周遭的眼光和环境,越是这样想,越是每次都依赖哺乳室;看,我无法摆脱在人前哺乳的心理障碍,虽然清楚应该不去在意,这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真的是这样吗?
作起来不那么容易。


于是,每次临出门都预先查询该地有没有哺乳室,没有的话,附近有没有?最近的在哪里?真是给自己画地为牢。我辛苦,大家出门也战战兢兢,任何兴致都没了,尤其当孩子一哭,哺乳室又得轮候,真是焦躁不安,真的就恨为何没勇气? 不过是给孩子喂奶而已,没人会特意驻足的......心里转了又转,还是没勇气,宁可苦苦轮候,自讨苦吃。
不是容易的事。 它不像上医院检查乳房,在场的只有医生和护士“相关人士”;大庭广众可是什么不相干的人都有,不相干的一群中你不知道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居心不良的人。总之,没法若无其事。
我也曾经留意过其他的妈妈,她们有的很自然地哺乳,在食阁轻松地掀衣,抱着孩子喂哺,自然而轻松,丝毫不理旁人,专注地等孩子吃完,就离开座位。也有在移民厅碰到的就在座位上哺乳,虽然再走几步就是哺乳室,她却不管,孩子饿了,就该及时给他吃饱呀!
为自己的不争气感到惭愧。

后来,我决定试一试。先在回程的车上,算不得公共场合人来人往,但有其他人在场,我穿着哺乳衣给我孩子哺乳。起先,有点尴尬,但是孩子的哭声让我忘记一切,只想快点让她吃饱......

其实,面子没有那么重要。
何况,当众哺乳不是犯法,我,只是在以自己的力量喂我的孩子。


21 November, 2006

有本诗集只卖我五毛钱

星期六在百胜楼书展上匆匆一瞥,见了特价架上疏落的旧书,不自禁趋前翻翻,意外遇见了几本喜欢的,其中诗人原甸《香港风景线》诗集,1981年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只要五毛钱。
旧书,非常朴素的封面设计,泛黄一册,没有时下花俏的包装,莫名其妙地就是合意。然而诗集已不如诗人的年代,那时诗人欢喜于〈有一本诗集卖我七十八块-诗记一件真实的事〉,尽管1980年,七十八块足够诗人四口人家三天饭菜,诗人却是得意洋洋,骄傲又自豪,因为“诗只有贬值/诗歌涨价这还是头一遭”。


二十六年后读来,尽是伤感。
这份伤感,诗人早已预知〈我们的诗死了〉:

“我们的诗死了
死在银行的电脑计算机里
死在昂贵的房租单上
死在像债卷一样的
学费、电费、水费和医药费的
雪片似的单据中......”

“我们的诗死了
死得这样的凄凉
死得这样的寂寞
没有花圈
没有挽联
没有哀歌
--连灵堂也没有
覆盖着我们的诗的尸体的是---
层层的白眼
层层的白眼
层层的白眼

我们的诗,没死。
不过,读诗的人已濒临绝种。

16 November, 2006

取洋名,请慎之

这城市的小孩多一出世或未出世前早已拥有洋名,不奇怪,反倒是正经八百将中文名抬出来的才奇怪。拥有洋名的小孩当然也有中文名,而且他们之中,中文名都请人算过笔画,请高人指点过,绝不马虎;也有一些就将中文命名大任完全授权祖父母,自己则充分掌握洋名之权。无论如何,命名总是一件大事,跟定一生,非得谨慎不可。

不久前,收到转呀转来的电邮,内容如下,博君一笑。
Why Chinese must not have English names
Anne Chang ( Mandarin)- Dirty
Anne Chin (Mandarin) - Keep quiet
Faye Chen (Mandarin) - Dusty
Carl Cheng ( Hokkien ) - Buttock
Monica Cheng (Hokkien) - Touching your buttocks
Lucy Leow (Hokkien) - You are dead
Jane Tan ( Mandarin) - Frying eggs
Suzie Leow (Hokkien) - Lost till death
Henry Mah (Mandarin) - Hate your mum
Corrine Tai (Hokkien ) - Poor fellow
Paul Chan (Mandarin) - Bankrupt
Nelson Tan ( Mandarin) - Bird laying eggs
Leslie Tong (Mandarin) - Rubbish bin
Carmen Tng (Hokkien) - Leg hair long
Connie Mah (Cantonese ) - Call your mother
Danny See (Hokkien) - Squeeze you to death
Rosie Teng (Hokkien) - Screws and nails
Pete Tsai (Hokkien ) - Nose droppings
Macy Koh (Cantonese) - Never die before

15 November, 2006

鸡腿给谁吃呀?

上一篇方说身为人母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今天在早报领教了另一番论调,不完全赞同,但有可取之处。


尤今-鸡腿谁吃?
问问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桌上有只白斩鸡,那么,皮滑肉嫩的鸡腿谁吃?”百分之百的朋友会给予我同样的答案:“当然是给孩子吃啦!”
  根据华人的传统观念,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最好的、最香的、最可口的,通通通通都得给他,都得让他。遗憾的是:大家都没有想到,这样做,就等于是把一种全然错误的概念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给孩子,让他以为他能够为所欲为地呼风唤雨;长辈呢,就该事事让步、时时让路。
  曾看过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名母亲和八岁的儿子坐在一块儿用餐,孩子将自己所不喜欢的食物当成垃圾,毫不客气地甩到母亲盘子里;然后,叉子一伸,大模大样地从母亲那儿将他喜欢的食物取过来,毫不顾及母亲的感受。至于母亲呢,笑眯眯地任由他去。她像是绚丽的“棉花糖”,孩子任性地把她搓来捏去,她狼狈地失去了自己的“形状”,心里却还兀自甜着、甜着……
  有个故事,已老得掉渣,可是,说的人和听的人都没有从故事中得到应有的启示。故事中的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刻意告诉孩子,她不爱吃鱼肉,只爱啃鱼头,结果,孩子欢欢喜喜地把嫩嫩滑滑的鱼肉吃个精精光光,妈妈呢,永远只能吮吮那多刺无肉的鱼头。孩子长大后,误以为妈妈真的喜欢吃鱼头,便永远以鱼头去圆妈妈无欢的梦。妈妈那则白色的谎言,他们听不懂。另一种情况是:他们知道妈妈也爱鱼肉,但是,自小养成那种“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早已无从也无法纠正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才是最为重要的,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管它!
  其实,就我认为:身为母亲的,如果喜欢吃鱼肉,就应该大大方方地与孩子一块儿享受那雪白嫩滑的鱼肉,倘若那天鱼大,大家便多吃一点;那天鱼小,大家就少吃一些,这才算是真正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嘛!又何必自我委屈地隐瞒事实、自我虐待地啃食那“刺多肉少、弃之可惜”的鱼头!(当然,真正嗜食鱼头者又另当别论!)
  说到“有难同当”,我就不由得想起发生于非洲的一则小故事。有个村庄,发生饥荒,饿殍遍地。一名母亲,决定带着三个稚龄孩子穿越茂密的森林,到另一个村庄去投奔她的亲戚。很不幸地,在幽深广袤的森林迷路了,不出几天,母子三人随身携带的干粮吃罄了。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正发愁时,发现了一棵树,树上长着浆果。母亲把浆果采了,让三个孩子吃;可是,自己死忍饥火,半颗都不碰,最后,活活饿死了。三个孩子靠着那袋浆果,又维持了几天。浆果吃完后,有两个不支倒下,最终获救的只有一个。
  故事传开后,人人歌颂母爱伟大,可我却觉得那母亲很不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倘若她当时够理性地与稚龄孩子分吃那袋浆果,也许不久后便会在丛林里找到第二棵、第三棵、第四棵、无数、无数棵浆果树,这样一来,母子四人都能活命了。尔今,只因为母亲有感性,没理性,两个孩子便白白牺牲了。
  由此可见,愚忠固然不行,愚爱也是万万不行的。
  在我的家庭里,老者永远排第一。最好的、最香的、最可口的,永远先给他们;其次,才是我们夫妻俩;再次,才是孩子。

想想看,处于风烛残年的老人,人生道路已经走了大半,我们还不该好好地让他们颐养天年,尽情享受口腹之欲吗?至于我们自己,天天为生活拼搏,劳神费心,还不该好好地宠宠自己吗?孩子年纪小,前头的路,很长很长,要吃香喝辣,机会多的是,可为什么现在就把最好的、最香的、最可口的给他们?
  “长幼有序”这样一种美好已极的伦常关系,必须通过现实生活里大大小小的事件具体呈现,切切实实地渗透入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去,也只有这样,这个优良的传统价值观才能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


不知你读了,有何看法?

14 November, 2006

饮食暴君

喂小孩吃饭已经谈过,没谈过或者说未反省的是自己。身为人母,谁不愿意将“最好”的都给孩子?这所谓“最好”的,自然指的是营养丰富,讲求均衡的饮食,除此之外心里更希望孩子能“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心里有了这样的要求,就注定每餐都得大战一回。
通常,败将是我。
忘了反省呀。
想吧,自己理由多堂皇,要你吃这些那些还不是为了你好?难道为了我好?还有,费了一番心思拟好菜单,洗手下厨,你却不赏脸,情何以堪?
可是,这样一番伟论何等熟悉。不就是当年自己拒绝接受的美意吗?
轰然发现,在饮食或喂食上,自己成了专制的暴君。
只顾将菜色往盘里堆,不理口味,知道了也不愿迁就,就是不要他养成偏食,又来了!不理胃纳,恨不得能再多一口,一小口就好,像“帮忙吃”他盘里的食物一事至今还未上演。
看,一点都不民主。
难道就不能把菜色都摆在他面前像自助餐那样任挑任选?
爱吃哪样拿哪样,多民主,多高兴。
专制的暴君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行。
不能让他无法无天,不能容忍素食主义独大,也不能容许肉食主义生根,更受不了苦行僧在这儿修行,吃芝麻一粒度日?绝食只进水,门都没有。
不行,这个阶段不行。要大一点,什么时候呢?
会到来的,很快。
现在,就让我继续当个饮食暴君吧。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不是算账的地方,那么何为家,家是什么地方?
转载: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

11 November, 2006

If You Hear No Road

举凡明、歌星,少有甘于平凡,莫不希望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阿牛是例外。
且不管是不是刻意塑造这样一种形象,他都是异数。 (这样一来,也使他脱颖而出了。)
总之阿牛给人的感觉就是从头到脚无比的kampung boy。
亲切,甚至已经不顾一切,自嘲。尤其是以下这首歌。

陳慶祥 阿牛 Speak My Language


不能否认,这样的小人物心声,比比皆是。
能够甘愿以小人物的形象唱出来,已经是勇气可嘉了,换了别人,能吗?

05 November, 2006

为食不落人后

昨晚到一霸级超市去,眼前是橙红黄绿的水果,数量多,堆如丘,鲜艳夺目。许多人围挤,双手又抓又掏,像这些水果统统都是免费的,直往塑料袋塞。这也没什么,不过显示市场一片大好,大家购物欲望高涨,可喜得很。
来到小橘子山丘前,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只见人人男女老幼,忙个不停,翻翻找找,一个个将鲜橘子快速剥开,三两口就搞定一粒,又一粒,半买半吃,摆在地上的几只大纸箱,都装满橘子皮。
绝对不是试吃大会,也不是橘子促销会,只不过我瞧你吃我也吃,不吃白不吃,那么多人都在吃,我又怕什么?里边职员都没来喝斥,谁管得了,先吃为快,能吃几个是几个。要抓,大家一起中,不是我一人死,管它,我也有买啊,吃它几个又怎样?
我没带着相机,不然就能让大家看看六,七十岁的老人也不落人后地剥橘子,一瓣接一瓣送入口中。为老如此,外劳如此,总之那些橘子真是有脸得很,那么多人一起发神经相中它们,其他水果一定很不甘心吧,凭什么你橘子受落,我就被冷落?
之前,荔枝上市,一群人也强行将竹篮撬开,取出两三颗试吃,你一颗我一颗,不一会儿,就见底了,但情况不如这次猖獗。也不知道这家霸级超市到底在干什么?只眼开,只眼闭吗?
真的,发生在这里。
一个以法治闻名于世的城市。
小市民,一逮到小小的“偷吃”机会,虽知犯法,心里发毛,眼睛看到人多势众一起犯,就忘了,不是忘了法纪,而是忘记了自己的自尊。

03 November, 2006

谁没有家教?

先读这篇---陈智成-家教

想起多年前读过的另一篇,说的是一个台湾人在街口吃面,不小心给别人从背后兜头浇下一碗面,又湿又热,台湾小伙子连说没事没事,自己清理了,继续吃面。
没再当一回事。

说真的,极少数人还有此等涵养了。

那小伙子大概心想,别人既非故意,而且事情已经发生,追究有何用?生气能使衣服不湿吗?没用。倒不如,继续吃面,既来之,则安之,待会儿再去买件成衣换一换不就成了。
假如半点也忍耐不得,硬是要人家赔不是,赔钱赔精神受损,赔这赔哪,还要恶狠狠破口大骂或干脆拿另一碗面汤泼回去,来个你死我活,那也不是不行,只不过显示你是这样一种心胸狭窄的人而已,跟你受多少教育,半点关系扯不上。

02 November, 2006

重温月光

許美靜 - 城裡的月光


凉夜。
似乎一切都静下来了,足够让人沉静地回顾一下。
过去的生活,人事,酸甜。
月光冷而朦胧。
让我想起在另一个城市,生命中第一个异乡,少了家人亲友的许多个夜,到底怎么度过?记忆真浅,需要借助一些引子,比如歌声比如眼泪比如惊心动魄比如刻骨铭心的事。
眼前的纷扰太繁太频,很少人愿意回顾一下,也许更多人觉得反正往事就像沙滩足迹,水过无痕,何必叨念于心?然而有些事,不经意就会再度碰面。磷光片闪,就这么窜会来,很恍惚,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发生过还是自己编造的?
记忆不是常常靠得住的。
但是有些人,确实难忘。也不舍得遗忘。
城里的月光是大学时的“背景歌曲”了。
好怀念。

31 October, 2006

动手还是动气好?

提起家务,谁也不会高兴,男女一致。偏偏很多时候,女人又比男人更容不下凌乱肮脏,这场耐力比赛女人肯定要输,谁越早受不了自然谁就会忍不住动手清理,于是赢的那方真是乐得坐享其成,最多再拿出一成耐力消受女人的碎念而已。
家务的范围虽说限于家里,其实却是深不见底的无底洞。
从客厅卧房到厨房,哪处少了灰尘?里里外外的杂物入多出少,日长月久也就堆积如山,还有家里个人的收藏品呢?有人专收集书籍杂志,有人收集玩具,有人喜欢衣服鞋子,有人爱那一片片CDDVD,有人好零嘴,有人爱花花草草,有人什么都不爱,就只爱随手乱放乱丢。
就算耐力比拼输了,动手清理或整理吧,可第二天一样卷土重来,所以懒人总喜欢说:“算了吧,整理好了不久还不是会乱。 ”就是咯,这餐吃饱了还不是会饿,那不用吃咯?!懒人自然心中有数,只好说:“那怎么一样?”
是吧,家务事真让人头疼呢。我所知道的就是现在也还有不少新男人认定家务就是女人的专利,都大方得双手拱让不迭,绝不居功。这样的男人偶尔也作家务的,一来是作了亏心事,心里过意不去,只好自愿帮忙女人求个心安; 或者刚好有客即将登门造访,男人见女人一人之力实在太慢太不像话了,这种时候男人也是自动请缨的。
算了,说来说去,家务不得不作却不受人欢迎,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请女佣啦!女佣一来,包山包海,管教家里每人安心高兴呢!只是想到好女佣得碰运气,而不是每个人都福星高照,万一碰到个坏女佣,吐血三升比动手作家务来得更惨,还是罢了。
有时候,就是要认命。
家务作一作,好过白白给人气死。



25 October, 2006

两岁啦

昨天女儿满两岁了。
两年前,嫌屋子稍静了些,也不知是不是会热闹起来。
啊,女儿一来,别说静了,单是瞧着地上摆着的玩具,也是热闹的。
当娘的,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只是点上烛火,唱着生日歌,拍照留影。
简简单单。
一家子聚在一起,就是家了。
感谢她来陪我们,我们一辈子都欠她,也是心甘情愿。


下图是刚出世第二天的模样。小孩变化真神速。

20 October, 2006

Rude Singaporeans

想见识“无礼”的新加坡人吗?
在地铁内见到老人,马上装睡。 一个屁股霸三个座位,你能吗? 吃饱了占着食阁座位谈天,还骂人。 将一条腿搁在巴士前座。 请看Rude Singaporeans

八月时曾经转贴一则年前短片《豆芽不够》,以下是另一则《豆芽永远不够》 ,看看女顾客可觉熟悉?我想也可加入“无礼”行列,作个注。

Singapore Service Standards Part II

17 October, 2006

小市民的福气

像我这等小市民,出门总是先想到现成的一双腿,然后是公共巴士,地铁,非不得已不乘德士。每回搭巴士又爱怨,巴士等久了,脚就像生了刺,站也站不住,巴士来了,当然有多快就多快冲上去啦,不过往往功夫太烂,比不上人家练成的蛇功,明明排在他前面,一眨眼他竟然比我抢先一步登上了车。有什么办法,除了敢怒之外哪敢言啊,只好让蛇先上车,最气的还是车上唯一的座位就这样让先我一步的蛇给一屁股得意洋洋地坐下。
上了车,不止犹如挤进大沙丁鱼罐头,有时还是双层罐,虽然冷气森森然,还是让人冒汗。举目望去,环肥燕瘦皆挤在车中央,靠近车门出口处更是济济,大家互相取暖,怎不蒸出汗来?司机大佬可是求了又求,人团才缓缓不甘不愿移进一点点,不幸上不了巴士的只好站在地上暗里将别人的祖宗十八代骂个臭死。
怎么不进去呢?还用问吗?进去就是自寻窄路啊,待会儿抵站后怎么突破重重人肉挤到车门口下车啊,下不了车过站可不是一等一大傻瓜?还是站靠近门边最安全,别人上不了是他活该,再多修炼几年再来挤巴士啦。至于不上去上层,唉,你看下层已经那么多人了,要是有座位还用站着受苦吗?什么巴士,也不会装置座位剩余显示屏幕,谁要白白拾级而上,张望一下或给别人张望一下,确定没有座位后又得像只猴子般乖乖下来,谁的面子不重要?
挤巴士自然不会好受的,谁都知道。人气旺盛,一人一种体味,有时还附送各种食物,香水,“咸鱼”的气味,假如你的路程遥远,区区一点车资就一下子闻尽天下异香,恭喜兼可贺啦。
小市民就有这种福气。

15 October, 2006

女人与小孩

吾友壮美于10月11日诞下她的宝贝女儿,第一次当妈妈的感受人人不同,然而面对自己的宝贝,那个在宫里住了十月的小小孩,真的,万般滋味皆化作爱,像羊水那样再一次将小小孩包裹,紧密不透。
市面上找不到一首切切能表达这种微妙,难以言说的细密母爱,更没有贺友人当妈妈的歌,只好借歌献意:
愿她这样一个女人和她的小孩从此开展新的步伐,无畏无惧。

齐豫 --女人与小孩



我不知道这个小孩是怎样凭空而来 他可能让我告别长久以来的摇摆
带他回来给他一个温暖的家 每天晚上散一个小小的步
慢慢有人说那个小孩长的像我
跟我一样需要一样的脆弱 跟我一样害怕孤独和寂寞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人以及这样的一个小孩 活在世界上小小一个角落
彼此越来越相爱越来越不能割舍
我不知道这个小孩是不是一个礼物 但我知道我的生活不再原地踏步
陪他长大给他很多很多的爱 让他拥有自己的灵魂和梦
因为一个小孩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跟星星一样奇异一样发着光 跟水果一样新鲜花一样芳香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人以及这样一个小孩
活在世界上小小角落 彼此越来越相爱越来越互相依赖 (越来越相信安排)

14 October, 2006

借花献佛

前些时候读GP大哥的《两处宴会,一场婚礼,暂欠蜜月》 ,心里一直惦念着一个默默的夫人,永远支持守候,无怨无悔无问,虽然素未谋面,连GP大哥也是新知,但他写得情深意切,夫人温婉的形象呼之欲出,故耳边一直响起陈淑桦所唱的三句“如果女人总是等到夜深/无悔付出青春/她就会对你真”就这两句,不断回荡。偏偏就想不起来歌名,只好据实相告,也不晓得GP大哥可曾听过不,不过心想,就那三句已足。
岂知,GP大哥心细,下一个帖子就找来了我遗忘的陈淑桦的“问”,歌曲影像歌词一并奉上,还不止,更找了另一首相类的陈式“那一夜你喝了酒”贴上。也许GP大哥认为只是举手之劳,但是于我却是欣喜非常的,不是因为他找到了那首歌,而是他明白了我所提的那三句,他懂了。
有什么比让人“懂”更感动呢?
我词拙,不懂如何表达。
昨晚突然想起张爱玲的一篇散文,觉得那种兴奋实在亲切类似。于是决定借花献佛,聊表感激:

夜营的喇叭--张爱玲
晚上十点钟,我在灯下看书,离家不远的军营里的喇叭吹起了熟悉的调子。几个简单的音阶,缓缓的上去又下来,在这鼎沸的大城市里难得有这样的简单的心。
我说:“又吹喇叭了。姑姑可听见?”我姑始说:“没留心。”我怕听每天晚上的喇叭,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听见。
我说:“啊,又吹起来了。”可是这一次不知为什么,声音极低,绝细的一丝,几次断了又连上。这一次我也不问我姑姑听得见听不见了。我疑心根本没有什么喇叭,只是我自己听觉上的回忆罢了。于凄凉之外还感到恐惧。
可是这时候,外面有人响亮地吹起口哨,信手拾起了喇叭的调子。我突然站起身,充满喜悦与同情,奔到窗口去,但也并不想知道那是谁,是公寓楼上或是楼下的住客,还是街上过路的。


13 October, 2006

有气就放

住在城市是否比较容易心浮意躁没研究过,倒是耳闻目睹过不少有趣的“发泄法”。
一中年妇女不知受了什么刺激,似乎容不下别人的欢乐。一晚,我与先生正好从斑马线一端走向对面,妇人就站在那里,像在等人。谁管呢,我们正闲话家常,妇人突然发难,破口大骂:笑什么笑!笑,很好笑吗?

嗓子既响又粗,夜里听来特别可怕,何况她是谁啊?什么时候得罪她了?又没正眼看过她,凭什么说我们在笑她?
我可是怔住,不知所措。第一感觉就是:不对劲!她脑筋歪掉了。
我先生倒是冲她一句:又不是笑你啦!
她恶狠狠地盯着我们。
然后,两个凡胎明知没罪却心惊胆跳赶回家,遇到不能讲理的人,怎能气定神闲?
现在经过那个斑马线,总会望一望对岸站着的不是站立不动,状似等人之辈。

另一件则是听来的,也是一妇人,完全正常,就是有不一样的发泄方法而已。当她提个水桶,拿把刷子的时候,最好避开她三五尺,不是她要骂人揍人,恰好相反,她要劳动啦!作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地砖与地砖之间有隙缝,有隙缝就容易藏污纳垢,她就要刷这个,将整个冲凉房的壁砖地砖缝隙刷干净,恢复原貌,干净后她气就会消,厉害吧!
(真想请她来好好气她一顿呢,你说是不是?)
这招真值得推广,一肚子鸟气没法发泄就去擦地砖吧,两相得益,况且没有人会招她口水乱喷,真是善哉善哉!

一则有气路人皆遭殃,一则有愤地砖都干净,想城市任何角落都有各自精彩的“发泄法”正好戏上演呢。

12 October, 2006

中國當代作家口述歷史計劃

香港岭南大学设有中國當代作家口述歷史計劃 。此计划让读者透過互联网分享各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资料库現存二十 一位作家資料,內容包括作家自述的錄影短片,短片摘要,作家小傳,作家著作,作品及創作评论,手稿與其他相关资料


作家表列
王璞
白先勇
王安憶
余光中
李育中
思果
格非
徐訏
馬原
商禽
梁秉鈞
陳炳良
陳若曦
陳德錦
陳耀南
黃國彬
黃維樑
劉紹銘
賴恬昌
羅孚
羈魂




11 October, 2006

一人一颗甜

事缘贴上张琼瑶“有一天我会”,不料招来血医提及“糖罐子”和“薄荷糖”来,记忆力好的百忙之中还提起四年前的旧事,血医和薄荷糖也不怕蛀牙。既然如此,就把旧糖罐子搬出来,希望不会发霉了。这罐子,收了近四千小碎糖,要不怕腻,请继续往下吃。


糖 罐 子

厨 房 里 有 个 糖 罐 子, 玻 璃 身, 通 体 晶 莹, 但 是 最 吸 引 人 的 是 罐 里 五 彩 缤 纷 的 糖 子。 不 知 道 为 什 么 糖 子 总 爱 穿 颜 色 鲜 明 的 衣 裳, 薄 薄 一 纸, 紧 紧 一 裹, 那 诱 人 的 五 色 和 姿 势,往 往 招 得 小 小 孩 难 于 抵 御。 小 小 孩 住 后 街, 才 两 岁, 来 的 时 候,失 魂 般 径 自 走 到 糖 罐 子 前, 两 眼 干 干 盯 着, 见 我 一 近 身 便 眼 珠 一 转, 明 知 故 问: 这 是 什 么 呀? 此 时 此 地, 我 唯 有 俯 首, 然 后 旋 开 瓶 盖, 取 出 一 颗 甜 头 给 他, 岂 知 小 小 孩 却 有 意 见, 坚 持 自 取, 要 了 另 外 一 颗。 一 看, 是 薄 荷 味 浓 烈 的 止 咳 糖, 立 即 相 告 并 伸 手 回 收, 哪 知 小 小 孩 竟 摇 身 一 变, 成 了 国 产 动 画 片 里 的 顽 固 小 猴, 放 着 满 园 水 果 不 摘, 偏 偏 相 中 最 鲜 最 红 的 辣 椒, 薄 荷 糖 紧 紧 捏 在 手 心, 掉 头 便 跑 回 后 街 了。

后 事 如 何, 我 不 知 道。 动 画 片 里 的 顽 猴 一 把 将 辣 椒 塞 进 嘴 巴, 大 咬 大 嚼, 登 时 七 孔 生 烟, 我 竖 起 耳 朵 准 备 迎 接 后 街 传 来 的 小 男 高 音, 岂 知 过 了 许 久 却 不 见 动 静。 看 来 小 小 孩 应 该 无 恙, 否 则 高 分 贝 一 定 抵 达 我 的 耳 膜, 要 不 大 人 也 早 已 登 门 造 访。 我 猜 他 可 能 是 个 好 胜 的 小 孩, 就 算 不 幸 辣 了 嘴, 为 了 争 那 一 口 气, 他 正 硬 着 头 皮 装 作 若 无 其 事, 说 不 定 他 生 来 便 叛 逆, 嗜 好 薄 荷 香, 看 中 的 正 是 糖 罐 子 内 万 蜜 中 的 一 点 辣, 而 这 小 小 的 癖 好 只 有 在 我 家 厨 房 里 始 得 以 满 足, 小 小 孩 的 奶 奶 是 无 论 如 何 不 给 糖 子 沾 上 他 唇 边 的, 更 何 况 会 辣 着 的 薄 荷 糖 呢, 于 是 小 小 孩 老 是 在 后 门 徘 徊, 一 逮 到 了 机 会 便 溜 出 后 门, 隔 着 玻 璃 窗 搜 索 妈 妈 的 身 影, 并 且 觊 觎 糖 罐 子。

糖 罐 子 原 就 是 妈 妈 备 下 的, 厨 房 的 镇 房 之 宝。 入 住 以 来, 吸 引 了 各 路 小 小 孩 闻 风 而 至, 竞 相 使 出 各 种 甜 软 的 童 音 哄 妈 妈 开 罐, 好 将 糖 子 填 满 他 们 小 小 的 肉 掌, 然 后 欢 呼 而 散, 这 情 境 几 乎 每 天 要 上 演 一 遍, 大 人 小 孩 皆 乐 此 不 疲。 糖 罐 子 打 从 何 时 开 始 入 住 厨 房, 我 不 清 楚, 也 没 问 起, 是 不 是 从 我 学 会 吃 第 一 颗 糖 开 始, 还 是 从 我 不 再 讨 糖 吃 后 出 现, 我 真 的 不 知 道, 反 正 它 天 长 地 久 地 住 在 厨 房 里, 像 碗 碟 锅 铲 那 样 理 所 当 然 就 是 了。 至 于 吃 平 生 第 一 颗 糖 时 的 甜 蜜 滋 味, 我 已 经 忘 了, 忘 得 非 常 干 净, 只 能 依 赖 其 他 小 小 孩 初 尝 到 甜 头 的 表 情 来 猜 测, 起 初 是 犹 豫 的, 怀 疑 糖 子 是 一 种 牛 奶, 舔 了 一 下, 知 其 味 后 便 乐 不 开 支,到 了 口 的 糖 子 此 时 无 论 如 何 再 也 扳 不 回 来 了。 而 大 人 才 开 心 呢, 小 小 孩 会 吃 糖 了, 懂 得 分 辨 甜 蜜 的 滋 味 了, 更 欣 慰 的 是 小 小 孩 全 心 全 意 的 信 赖, 不 再 防 备 陌 生 人 那 样 拒 绝 一 颗 糖, 大 人 那 表 情 竟 比 小 小 孩 获 得 糖 子 还 要 欢 天 喜 地。 我 不 敢 肯 定 自 己 吃 糖 时 是 不 是 露 出 了 最 馋 嘴 最 满 足 的 模 样, 倒 是 记 得 上 学 后 一 颗 颗 乳 牙 脱 龈 而 去 的 辛 酸, 以 及 它 们 向 我 告 别 的 仪 式, 上 排 脱 了 入 土 为 安; 下 排 颓 了 便 升 上 屋 顶, 大 人 说 这 样 能 保 证 一 口 新 牙 整 整 齐 齐, 在 那 个 年 岁 里 我 当 然 深 信 不 疑。 后 来, 教 科 书 判 了 糖 子 罪 名 成 立, 我 才 恍 然 乳 牙 告 别 的 前 因, 于 是 渐 渐 地 疏 远 糖 子, 像 躲 一 个 口 蜜 腹 剑 的 熟 人 般 躲 着, 心 里 却 将 信 将 疑, 怎 么 可 能 最 美 最 亲 最 甜 的 糖 子 会 是 罪 魁 呢, 糖 子 是 无 辜 的 吧? 是 被 冤 枉 的 吧? 要 不 然, 妈 妈 怎 么 还 将 罪 犯 摆 在 厨 房 里, 从 来 没 说 它 一 句 坏 话 呢? 于 是 我 对 教 科 书 开 始 有 一 点 动 摇, 对 待 糖 子 的 态 度 也 就 欲 拒 还 迎 了, 假 如 糖 子 真 要 害 我, 就 来 吧, 反 正 我 还 有 一 些 乳 牙 未 脱, 就 这 样 天 不 怕 地 不 怕, 竟 也 没 戒 掉 吃 糖 的 习 惯, 而 实 际 上 是 抗 拒 不 了 甜 蜜 的 诱 惑。

特 别 是 低 落 时, 总 情 不 自 禁 想 起 一 颗 糖。 那 年 雨 季, 碰 上 一 场 恶 斗 考 试, 临 出 门 前 总 夸 张 地 想 到 风 萧 萧 兮 易 水 寒, 而 当 时 虽 然 自 己 手 无 寸 铁, 嘴 里 却 含 着 一 颗 糖, 不 知 好 歹 地 应 战 去 了, 后 来 竟 也 吉 人 天 相 回 来, 也 许 是 那 颗 糖 偷 偷 分 泌 了 安 定 剂, 稳 住 了 那 年 兵 慌 马 乱 似 的 情 绪。 自 此, 等 巴 士、 赶 作 业、 吵 了 架、 挨 了 骂, 情 绪 不 好 时 便 吃 一 颗 糖, 剥 纸, 凑 近 嘴 唇 一 含, 然 后 推 向 臼 齿 狠 狠 一 咬, 浑 圆 晶 莹 的 糖 子 马 上 碎 尸 万 段, 真 是 除 之 而 后 快。 当 然, 如 此 粗 暴 对 待 糖 子 非 常 不 该 , 糖 子 终 其 一 生 甜 滋 滋 地 服 侍 我, 应 该 获 得 善 终, 在 温 暖 潮 湿 的 舌 床 上 躺 下, 享 受 摇 篮 般 晃 动 的 韵 律, 一 点 一 滴 地 融 入 川 流 不 息 的 津 津 里, 渐 渐 瘦 削 以 致 完 全 消 融, 余 下 一 舌 床 瑰 丽 的 本 色, 像 恋 恋 不 肯 离 去 的 魂。

不 记 得 在 哪 里 读 过 这 样 的 鼓 吹, 说 是 每 天 吃 一 颗 糖, 然 后 告 诉 自 己, 今 天 的 日 子 是 甜 的, 完 全 哄 骗 小 孩 的 食 物 治 疗 法。 虽 然 明 知 如 此, 偶 尔 还 是 情 愿 被 骗, 只 需 张 口 吃 一 颗 糖, 日 子 便 甜 起 来, 那 么 便 宜 的 事, 何 乐 而 不 为 呢? 假 如 可 以 的 话, 我 更 希 望 一 觉 醒 来, 发 现 自 己 身 在 糖 果 屋, 墙 砖 屋 瓦 一 桌 一 椅 都 是 黏 答 答 的 糖 果, 啊, 世 界 果 然 是 甜 的。 但 更 多 时 候, 理 智 总 逼 人 不 可 理 喻 地 联 想 种 种 后 果, 想 到 蛀 牙, 想 起 肥 胖, 想 我 再 没 有 本 钱 挥 霍 的 恒 牙, 想 着 水 桶 的 身 材, 想 着 要 命 的 糖 尿 病 这 些 种 种 不 好 的 事 来。 总 之, 见 到 糖 罐 子, 我 便 狠 狠 哀 悼 逝 者 如 斯 乎 的 小 小 孩 岁 月, 再 不 能 厚 颜 无 耻地 向 大 人 央 求 糖 子, 再 不 能 大 胆 放 肆 地 狂 舔 糖 子 了, 玻 璃 糖 罐 子 反 射 出 不 怕 无 齿 的 小 小 孩 渐 跑 渐 远, 既 使 喊 破 了 喉 咙, 跑 断 了 腿 也 追 不 回 了。

妈 妈 也 许 想 得 更 多。

从 前, 成 天 绕 在 身 边 团 团 转 的 那 个 小 小 孩 手 指 着 糖 罐 子, 要 这 个 那 个 缤 纷 的 糖 子 吃, 妈 妈 毫 不 犹 豫 地 取 来 糖 子, 大 人 和 小 孩 皆 甜 甜 地 笑。 小 小 孩 并 没 有 察 觉 妈 妈 眼 睛 里 闪 过 的 一 线 矛 盾, 糖 吃 多 了 可 会 影 响 正 餐, 也 会 招 惹 一 肚 子 蛔 虫 呢, 可 是 小 小 孩 的 眼 睛 那 么 诚 恳 那 么 晶 亮, 只 不 过 要 求 一 颗 小 小 的 糖 子 而 已, 怎 么 忍 心 见 他 失 望。 于 是 温 柔 地 抱 起 小 小 孩, 给 他 一 颗 糖, 还 你 一 个 吻, 看 他 欢 欣 地 满 地 跑, 嘴 角 眼 角 都 是 笑 意。 一 眨 眼, 小 小 孩 挡 也 挡 不 住 地 长 高 了, 不 再 讨 糖 吃, 不 再 跟 前 跟 后, 而 多 年 来 备 糖 的 功 课, 旋 盖 的 手 势 却 迟 迟 放 不 下 来,于 是, 定 下 神 来, 仍 旧 风 雨 不 改, 三 五 天 便 踩 着 脚 车 到 店 铺 买 糖 子, 结 结 实 实 喂 饱 老 糖 罐 子, 将 它 镇 在 厨 房 里, 既 使 不 吃, 瞧 着 也 是 安 慰 的,仿 佛 小 小 孩 随 时 都 会 突 然 要 一 颗 糖 子。 但 是, 糖 子 再 甜 再 美, 家 里 的 小 小 孩 始 终 没 有 来 要 糖, 终 究 沦 为 摆 设, 而 自 己 早 已 过 了 吃 糖 的 年 纪, 一 想 起 那 分 甜 蜜 在 嘴 里 只 肯 作 短 暂 逗 留, 最 终 还 是 会 毫 不 眷 恋 的 离 开, 仅 仅 遗 下 酸 涩, 就 宁 愿 不 吃。 偏 偏 糖 子 是 有 感 情 的, 知 道 自 己 被 冷 落 了, 难 免 伤 心 而 暗 自 垂 泪, 将 浑 身 都 弄 得 湿 答 答 的, 久 了, 便 渗 透 糖 衣 而 糊 成 一 团, 渐 渐 变 得 憔 悴 甚 至 面 目 模 糊, 妈 妈 总 是 不 忍, 深 怕 这 些 糖 子 自 怜 自 艾 自 毁, 于 是 旋 盖 的 手 重 新 忙 碌, 既 使 自 家 的 小 小 孩 不 吃 了, 也 不 能 辜 负 有 情 的 糖 子 呀, 乘 糖 子 风 华 正 茂, 将 它 们 分 给 左 邻 右 舍 贪 嘴 的 小 小 孩, 看 小 小 孩 漾 得 灿 烂 的 笑 意, 团 团 转 满 地 跑 的 情 景, 那 些 旧 事 通 通 又 活 络 了, 真 真 切 切 地 在 眼 前 呢。 没 想 到 小 小 孩 被 收 买 得 心 花 了, 嘴 也 甜 了, 一 见 到 她, 便 热 情 地 前 呼 后 唤, 唤 起 她 的 如 烟 往 事, 唤 她 深 远 记 忆 里 那 个 永 远 长 不 大 的 自 家 小 孩, 眼 睛 有 点 像 她, 眉 梢 有 点 像 她, 笑 起 来 也 还 是 像 她 多 一 点。 想 着 想 着, 血 管 里 遂 轻 轻 地 流 成 一 条 条 蜜 河, 暖 暖 滑 至 心 房, 脚 步 已 经 踱 到 厨 房, 停 在 糖 罐 子 前 面, 一 切 都 还 那 么 真 切, 宛 如 昨 日。

没 人 的 时 候, 不 知 道 她 是 不 是 经 常 对 着 一 整 罐 糖 子 窃 窃 私 语, 讲 述 一 些 我 从 不 知 道 的 前 尘, 或 一 段 退 出 我 记 忆 的 往 事。糖 子 在 我 家 的 历 史 事 迹, 我 知 道 的 不 多, 只 记 得 每 逢 出 远 门 时, 妈 妈 总 要 准 备 一 盒 零 食, 整 整 一 盒1.5 公 升 装 的 雪 糕 盒 呢! 里 面 尽 是 令 人 满 口 生 津 的 各 色 糖 子、 山 楂、 冬 瓜 条、 酸 梅、 无 花 果, 当 时 只 道 是 解 馋 的, 不 晓 得 这 些 都 是 她 的 心 思。 后 来, 才 知 道 那 盒 糖 在 她 眼 里 其 实 身 负 重 任, 不 单 提 供 零 嘴 给 我 们 解 馋, 为 驾 车 的 爸 爸 提 神, 而 且 它 还 是 个 披 了 糖 衣 的 锦 囊 呢, 我 竟 然 粗 心 得 对 那 些 参 杂 其 中 的 保 济 丸、 晕 车 丸、 止 痛 片 视 而 不 见。 很 久 很 久 以 后, 我 才 读 出 那 盒 糖 果 内 隐 隐 浮 动 着 她 的 焦 虑- - 携 小 小 孩 在 一 辆 封 闭 的 车 厢 内, 既 使 再 风 驰 电 挚, 也 是 难 熬 的 漫 漫 长 途, 担 心 万 一 小 小 孩 受 不 住 了 晕 车 呕 吐, 肝 肠 绞 动, 反 反 复 复, 小 小 身 躯 得 一 路 摇 摇 晃 晃, 想 到 这 里, 任 何 旅 程 顿 时 都 像 炼 狱。 这 丝 丝 不 安 的 念 头 早 在 临 行 数 日 前 已 酝 酿 好 了, 直 至 出 门 前 便 沸 腾 起 来, 无 端 的 担 忧 和 本 能 的 焦 虑 教 她 准 备 好 一 盒 五 色 糖, 给 小 小 孩 提 提 神, 让 糖 在 小 小 孩 嘴 里 打 转, 转 移 小 小 孩 对 晕 车 的 恐 惧, 然 后 再 准 备 一 些 良 药 以 防 万 一, 就 这 样 挨 至 上 车, 一 盒 糖 果 锦 囊 也 跟 着 进 入 车 厢 了。 如 此 处 心 积 虑, 提 心 吊 胆 的 一 趟 远 游, 她 只 轻 轻 地 藏 在 糖 果 盒 里, 只 敢 在 无 人 的 时 候, 偷 偷 说 给 忠 心 的 糖 罐 子 听。

一 家 人 出 远 门 的 情 景, 渐 行 渐 远。
而 今, 轮 到 当 年 的 小 小 孩 自 己 出 远 门 了。
行 装 理 好 了, 车 票 贴 在 衣 袋 里 了, 刚 刚 举 步 踱 至 门 前, 背 后 再 追 来 一 声: 要 不 要 带 几 颗 糖?

霎 时, 那 种 遥 远 的 记 忆 像 痴 魂 般 又 摸 到 了 身 边。 双 脚 不 由 自 主 倒 转 回 去, 往 厨 房 的 方 向 迈 去, 一 直 到 镇 房 之 宝 面 前 才 停 下, 双 眼 干 干 盯 着, 一 肚 子 五 味 杂 陈 的 糖 罐 子, 茫 然 无 从 选 起, 一 时 想 要 甜 得 腻 人 的 大 白 兔 奶 糖, 想 要 略 苦 提 神 的 咖 啡 糖, 想 要 酸 人 舌 头 的 柠 檬 糖, 裹 层 牛 奶 糖 衣 的 巧 克 力 糖, 梦 幻 甜 蜜 的 草 莓 糖, 仿 佛 所 有 的 糖 子 都 竞 相 在 我 眼 前 骚 动, 摆 出“ 选 我, 选 我” 的 姿 态, 真 正 扰 人 心 志。 遂 闭 上 了 眼, 伸 手 入 罐, 倒 要 看 看 老 天 此 刻 为 我 作 了 什 么 安 排。

待 摊 开 掌 心 一 看, 笑 了 出 来, 是 薄 荷 味 止 咳 糖 呢。
后 街 那 个 小 小 孩 往 厨 房 探 探 头, 乌 溜 滴 转 的 眼 珠 贴 在 窗 玻 璃 上, 瞅 着 我 背 后 的 糖 罐 子。 我 重 新 旋 开 瓶 盖, 捧 到 他 面 前, 让 他 自 由 选 取,小 小 孩 先 是 犹 豫 不 决, 面 对 众 糖 显 得 兴 奋 但 却 又 苦 于 选 择, 后 来 只 见 他 忽 然 眉 头 一 展, 似 乎 看 准 了 目 标,胖 手 一 伸, 拈 起 一 颗 糖, 蹬 蹬 蹬 跑 回 家 了。 后 事 如 何, 我 仍 旧 不 知 道, 也 许 没 有 取 着 薄 荷 那 一 颗 而 哭 了 一 场, 也 许 庆 幸 地 笑 了 一 回, 不 得 而 知。无 论 小 小 孩 取 得 什 么, 我 已 不 必 担 心, 因 为 薄 荷 辣 味 止 咳 糖 只 得 那 么 一 颗, 而 且 在 我 这 一 边。 然 而, 在 离 家 渐 远 的 旅 途 上, 我 嘴 里 含 着 一 颗 薄 荷 糖, 心 里 想 要 开 始 找 一 个 通 体 透 明 的 玻 璃 糖 罐 子, 喂 它 一 肚 子 饱 饱 的 糖 子。

09 October, 2006

有一天我会

最先听到的是张琼瑶的版本“有一天我会”



有一天我會 - 張瓊瑤
曲︰陳小霞
詞︰楊立德

*有些事我沒說 但我有感覺
有些事我沒說 但我知道結果
有些事我沒說 但你有感覺
有些事我沒說 但你知道結果

#有一天我會 插上翅膀飛
有一天我會 張開雙眼看
有一天我會 見到我的夢中有誰
有一天我會 飛過世界的背

重唱 *,#

+當太陽昇起的那一天 你再看我一遍
你將會發現我 所有的改變

重唱 #,+

有一天我会插上翅膀飞
有一天我会飞过世界的背
近来,才知道蔡淳佳也翻唱,甜美得很,少了张的沧桑。


年轻时哪个不渴望飞,飞得高高的,飞得远远的,飞离家门。
后来,飞着飞着,就不断回顾,回顾不断。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还能任意地“插上翅膀飞”或是得等到发白齿摇,惟恐到时候已振翅 无力了。

06 October, 2006

不离不弃老电话

家里人手一机多时,却始终保留电话不肯赶它出家门,视为家中一分子。一度,想弃之,觉得既然每一个人都有手机了,还摆着老电话,按月交租,说不过去,像摆花瓶(然而花瓶还免去月租呢)。
拖着拖着,竟这样混了下来,老电话安然呆在案上,瑟缩一角,灰头土脸,不惹人注目,不像手机体积虽小,倒是炫目喧嚣,铃声繁杂可笑,高调得很。我喜欢它的低调。没有可拆换的外壳,不供选择的铃声,少功能的联络工具,但我就喜欢它的简单。
手机让人紧张,没带在身上像丢了眼镜,一切都乱,怕错失一通电话,怕不能及时传达,怕有话得忍;老电话却使人娴静,它就在那里,等着。等着你悠闲地坐下来,调适了心情,再说;它就恒在那里,等着别人悠悠地找你,它传电。
不怕讲到兴头上,突然没电,老电话源源不绝地供电,不离不弃,哪怕你高兴讲到天昏地暗,它也不恼不闹,静静地在你身旁,体贴得教人忘记它的存在。手机,倒过来,你得体贴它,稍微粗鲁一点,它就闹情绪,一声不响,或号码塌掉,或启动都不愿,跟你对抗到底。

老电话摆上十年八年,也还身强体健,硬朗得很,手机可是身骄肉贵的贵族子弟,得百般呵护,纵然如此它也体弱多病得使人生气。幸运的话,留在身边三年就很不错了。
真是。
所以老电话还是住下来了。除非出门在外,要不我宁愿选电话也不想用手机谈话,握在手里太小太轻,没分量,还是比较喜欢老电话扎实的感觉。

05 October, 200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星期五是中秋。
拜邻国所赐,城里增添一片朦胧,烟雾弥漫的气氛。假如呼吸顺畅,真该点灯赏月,难得啊,难得网上私语,竟寻回了昔日同窗,结识了新友,新交旧雨,虚拟串门,互缀生活,不亦乐乎?
人虽不能常聚集,却能遥寄意。
来, 寄所有此刻驻足蚂蚁窝的朋友,一道









提灯














赏月















尝月饼














再品一杯茶!

天凉,好个秋。
祝愿如意。

03 October, 2006

学生迟到,父母受罚

有则新闻:纽约学校怪招 学生迟到 父母受罚: "纽约市一所学校认为学生迟到,父母难辞其咎,因此大人和孩子一样都要受罚。" 该校校长认为“身为家长必须为孩子准备早餐,看他们穿戴整齐,准时上学。”

假如狮子城的学校也定此规矩,哈哈,我想费心的父母肯定妈声四起,不仅不会受罚,说不定还反过来要告公共交通人太多挤不上连累啦,深夜电视剧太精彩啦干嘛深夜才播,害他们起不了身啦。学校干嘛那么早上课,迟点不就赶得及啰。什么鬼学校敢定此校规,走,退学!又不是没有别家学校。
真的没法子了,也轮不到家长受罚,咱们家有的是女佣,叫她去罚站就行啰。再不,一些铁石心肠的家长可能说,喂,要不叫阿公阿嬷去站站,怎样?


摆明是“怪招”了,想来只有怪念头的人才会效法。
学生迟到,要问个理由再罚比较妥当 。是吧?

02 October, 2006

蓝色星期一

星期一不那么受欢迎。
甚至觉得星期一的闹钟特别吵。一响,就意味着整个星期,漫漫苦日多矣,要挨到星期五,实在会把脖子盼长。
别以为终日在家里忙的人不会盼望周末,周末的好处是别人休假在家忙,而我是间歇性休假在外忙。周末,一样要吃喝拉撒,没假,不只如此,还得节外生枝,往外边自讨苦吃。
往往,出门前总是兴高采烈,出门后什么状况都出,像天公浇下一盆冷水,心里大骂往后都不出门了,干脆在家蹲牢房算了。下次,还不是又背起包包出门去,难怪吾友的口头禅是“人是很贱的”。
带一个小孩出门,除非请个女佣代劳,不然就作好准备牺牲自己就对了,休想有什么逛街瞎拼念头,只能全程作个跟得女佣似的,走累了抱,抱久了闹,精彩新鲜的眼到手至,惹祸了却一溜烟又跑了,留下狼狈的大人该收拾残局还是转身去盯牢小孩呢?
饭局更是难人所难,首先得找方便小孩的餐馆,最好有婴儿椅安顿。除此之外,还得练就随机应变的本事,比如菜未上座,小孩已经不耐烦而哭闹了,如何是好?或则任何食物他都不赏脸,你又怕他饿着了整个行程闹情绪......
虽然如此,周末摆脱平日的千篇一律,不论乱糟糟或甜蜜蜜,有所不同就很不错了,还是值得期待。
然后周末就有惊无险的又过去了。
一觉醒来,满屋寂静,剩下那个未醒的小孩。
于是,从容喝杯咖啡。
深吸一口气。
又...是...星期一。


再来一首歌,还是新加坡歌手,这回是阿杜。这么有魅力的男声,有别于奶油味的男生。

29 September, 2006

民歌100

狮子城的物资并非样样皆高不可攀,像这个专辑“民歌100, 1970~1985年代校园民歌经典珍藏”有难以置信的身价,5片金CD,100 首民歌,一本歌词,只要新币9.90。
未买前还去问清楚是不是真的$9.90?
虽然里边收录的民歌熟悉与不熟悉的各有,还是觉得应该买下占为己有。
试举熟悉的:
齐豫-乡间小路
银霞-兰花草
小乌鸦合唱团-俏姑娘(歌是熟悉的,合唱团却不知)
潘安邦-外婆的澎湖湾
蔡琴-恰似你的温柔
李碧华-聚散两依依
不熟悉的多得很:
卓琇琴-偶然
罗吉镇,李碧华-神话
费玉清-长白山上(费玉清是红的,歌却没听过)
陈淑桦-别走得太匆匆
苏文良-我愿
胡心宇-湖边含羞草
王莹玲-爱情
姚建敏-结
陆玉清-小姑娘(陆玉清是谁呀?怎么“玉清”那么受欢迎?)
银霞-云知道你是谁

念书的时候,老师感慨地说你喜欢哪些歌手就表示你是哪个年代长大的人。当时不以为然,总觉得人的口味会改变,现在慢慢接受,有些时候不是特别喜欢哪个歌手或哪首歌曲,而是缅怀自己过去的时光。
那段时光,刚好接触这些那些歌曲,于是成了记忆里永恒的风景。
重听时,自然唤起美好的回忆。
1970-1985。
1970我还没出世,1985我是个小学生呢。

不眠不休


小小一区,通宵达旦的去处可不少。想购物的,可到Shop N Save (类似Cold Storage),7-11 便利店从天黑买到天亮。嘴馋的,Kopitiam 营业24小时,周末的麦叔叔也大门敞开,欢迎夜猫子,马来餐馆也经营至早晨2-3 点。生病了,不怕不怕,诊所也是全天候服务。即使哪儿也不想去,也可以漫步到小桂林,沾露水。
有些人为工作,日夜颠倒,众人皆睡他独醒,这些通宵达旦的商店无疑温暖他们,与他同醒的还真不少,心里就安慰了,特别是深夜,家里那么静,到外面一看,原来世人还醒着,还干活。
有些人却不为了工作,纯粹想拉长属于自己的时间,于是张着眼睛不睡,就想拉几个同好喝酒打发去,烟酒弥漫,耗在那里,像有满腹牢骚心事,非得借助烟酒不能解。
年轻的与不年轻的,呼朋唤友齐聚喝茶东拉西扯。闹哄哄的夜,跟白天一样,不过天空颜色转黑了,天凉了些,与友好同聚之乐在这里延长,绵绵无绝期。
过去了,都过去了。
别说一整夜,每每熬不过12点,眼皮便沉重,心情便下沉了,只想早点睡睡睡。一想到第二天的硬战,便会自动关闭所有跃跃欲试的细胞,纵然如此,没有一个夜能够通宵达旦地睡好,总有一只睡不好的小猫喵喵呜呜。
外面的夜再精彩,于我何干?


27 September, 2006

你存了吗?

水电费按月寄到,没惊没喜。这个月不同,多了一张传单,
“Be Prepared: Make it a Habit.”
"Have a 2-week Supply of Food at Home Now for Any Emergency "
分别用了四种官方语文书写。
中文如下:
“准备就绪:养成习惯, 在家储备两个星期的粮食从容应付危机”

真是用心良苦。身处乱世,家长深怕动荡万一殃及家门,实在不幸,为了积极防备活命之途,只好绞尽脑汁将劝告塞进子女必定会拆阅的水电费账单里,确保他们一定读,或者瞄一眼。即使起不了任何作用,没关系,总有大部分子女乖乖就范,这就行了,目的已达,莫说我身为家长不尽责。
话说回来,得准备两个星期的干粮,到底是什么?
别急,一定罗列清楚:
2.5kg + 1kg 白米
1 瓶 250克庄食油
各种肉类/鱼类/豆罐头,每罐约400克
两包饼干,各约210克
罐头蔬菜7罐,各约400克
1 罐400克麦芽糖饮料
500克白糖
3 大包5包装即食面
2罐900克庄奶粉供零至半岁婴
1 罐900克庄奶粉供7个月大婴至6岁童

就这些?
是,就这些。
看完,不禁想笑。想到很多家庭储备的干粮何止这些?冰箱常满,罐头堆积如山,过期了还吃不完,甚至不清楚有多少包白糖食盐,有何出奇?哪用得着警惕,哪需要苦口婆心劝他们未雨绸缪?
堆积干粮的习惯也还推而广之,往往日常用品也一样堆积如山,厕纸洗涤剂洗碗液哪些不是有备无患?
百货市场,邻里商店近在眼前,交通方便,但是很多家庭购物的乐趣和囤积货物的兴趣或癖好丝毫不减,将货物往家里堆是不是纯粹贪图方便?还是为了满足“拥有”的欲望?或者只想花钱,却在不想“乱花”的前提之下,买的尽是日常用品,反正迟早要用,现在便宜就买进一大堆,符合经济原理嘛。
也许这张粮食储备宣传也可当作“屯货标准”来看,超标的家庭请好好规划。别太没有安全感,适量即可,不然真像戒严。

25 September, 2006

璀璨音乐喷泉

周末到圣淘沙去逛,进入岛内时值黄昏,一片无限好,唯独拍照不妙。直奔Pahlawan Beach只为让孩子踩一踩人造沙滩,哪知她却不喜欢沙粒刺痛(或不喜欢人造沙滩?),硬是要抱。
好一个圣淘沙,几年不见,活脱是个“十八变”了。沙滩附近多了平民化的Food Court,旅客和居民都高兴,饿了,随时有东西吃,不必像以前那样得到老远才望到梅,也可以不必自备食粮。
单轨列车退休,消失在岛上,取而代之是川流不息的岛上巴士,更方便。趁便,观赏音乐喷泉。

集合水柱,音乐,灯光的音乐喷泉早已摆脱朴素装扮,变得妖娆。有真实的小丑和虚幻的猴子kiki贯串全场,配合如幻似真的海底怪物,珍珠公主,耸立高处的石狮目露凶光,千变万化的镭射构图,极尽摆首扭腰的喷泉,喧哗热闹的音乐,还不干休,居然让周边的荷花水池冒出火团来“炒热”现场,坐在现场,真的能感觉到火热,真个是一片闹哄哄,热热烈烈的音乐喷泉。
但是,还是比较喜欢以前朴素的音乐喷泉,水柱随音乐摇摆舞姿,配合一点柔和的灯光,足矣。
适可而止的装扮总是让人眼前一亮,过分刻意的浓妆艳抹只会让人想起一棵圣诞树。眩目,招摇,热闹一过,马
上抛诸脑后,什么印象也没留下。
只剩下一团模糊光影和色彩,和硬硬扣留下来定格的画面而已。
喧哗过后,大家迅速离场,一刻也不多逗留。




火树银花?

24 September, 2006

作家与书系列

联合早报文艺城版从八月中起推出一系列“作家与书”。作家,在这里指新加坡作家。迄今登场的如下:

(1)18/8/2006
吴耀宗
标题-吴耀宗与书:在乎拥有,天长地久地拥有
(2)25/8/2006
长谣
标题-长谣与书:为亲近文学,苦修多种外文
(3)1/9/2006
梁文福
标题-梁文福与书:书永远不会拒绝你  
(4)8/9/2006
英培安
标题-英培安与书: 爱书,所以坚持开书店
(5)15/9/2006
流苏
标题-流苏与书:用理性滋养感性  
(6)22/9/2006
尤今
标题-尤今与书: 读书到写书:以文字养文字


后续......

22 September, 2006

献给同欢共戚的朋友,不管你在何处

Enya - It's In The Rain

Everytime the rain comes down
Close my eyes and listen
I can hear the lonesome sound
Of (THIS) sky as it cries
Listen to the rain
Here it comes again
Hear it in the rain
Feel the touch of tears that fall
They won't fall forever
In the way the day will flow
All things come, all things go
Listen to the rain... the rain
Here it comes again... again
Hear it in the rain... the rain
Late at night I drift away
I can hear you calling
And my name is in the rain
Leaves on trees whispering
Deep blue seas, mysteries
Even when this moment ends
Can't let go this feeling
Everything will come again
In the sound falling down
Of the sky as it cries
Hear my name in the rain

20 September, 2006

搭错线

打错电话的可能性:打错号码,找错人。号码对了,找错人。总会扮演其中一个角色,错了就错了,错了以后应该怎样应对呢?
(1)有次,电话那端劈头:ne ne ne。一句都不懂,告诉他,wrong number! 仍旧ne 个没完。我可没好气,挂掉。哪知过不了3 分钟,又再ne,他根本不相信自己要找的人不在。
(2)通常,是这样的:阿明在吗?没这个人。啊?!没这个人。然后,什么也没说就挂断了。好像错的人是我,害他浪费了时间与兴致。
(3)有很多蛮客气的,一知道打错了,赶紧sorry sorry。
(4)有的一开口就认定我是他要找的人,叽里呱啦一大堆,没个来龙去脉,我怎能与他聊呢,真是抱歉呢,我也希望多知道一才好跟他聊啊。
打错电话,真是尴尬。
尴尬归尴尬,不管是否别人错给了号码,或是自己大意眼花按错,都是错了线,先道歉最要紧。最怕错了死不认错,最厌错了再错,真是岂有此理。

19 September, 2006

韩周岁婴孩得自闭症

父母拔苗助长结恶果 韩周岁婴孩得精神病

常常,有热心人士问我:“送孩子去playgroup了吗?”
“让她去,有伴,可以学东西。你也可以轻松两三个小时。”
听起来蛮诱人,只是我舍不得。
下个月才两岁,这么快就要将她从我身边“赶走”,美其名“学习独立”?厄嗯,有些人四十岁都不见得独立呢。 虽然,想独处时,恨不得马上将她托给别人,但是一望着她无辜的眼睛,心里懊恼得很,又紧紧将她拥入怀中。


学东西。
学什么?基本的,我们总还能胜任,也不是没时间。
群体生活,同伴需求,暂时我没办法,但是我们并不时带她出游,接触人群,她也表现亲切,喜欢其他小孩。
羽翼迟早会硬,会飞,何必急于一时。

真的,一眨眼,她就拦不住的长大了,向往一片蓝天,然后张开她的羽翼,扑扑飞走。
彼时未满周岁,两手撑起身子,望向门外。

18 September, 2006

思乡记











星期五晚上,九点半。 通往新山关卡。 巴士里的人都下车,夹在车阵中,穿针似地往前走。










早餐,南洋咖啡室。
久违的芳香。
老板娘瘦了。
生意却是越来越好。

回去母校兜兜。
钟楼依旧。
草场缩水,添了一座体育馆。
星期六的校园,相思树下,学弟妹忙他们的课外活动。谁也不介意那座喷水池,满身尘垢,不可辨认。
天空灰蒙蒙。
鼓声阵阵。
昔时,是华文学会的一片疆土,而今是爱校宣传腹地,特大的校徽,校训,校歌入驻。

15 September, 2006

Raindrops keep falling down

从早上到现在都停不下的雨,委委屈屈。

“雨点吻着大地,微语着:[我们是你的思家的孩子,母亲,现在从天上回到你这里来了。]”
The raindrops kissed the earth and whispered, We are thy homesick children, mother, come back to thee from the heaven.
~泰戈尔
从大地蒸发的,并没有离去或消失,只是到处去闯,或安静地藏匿在某个角落。哪天,生命里再承受不住时,心里只想回家,回到广袤的大地。
一点一滴都交还给她。
行装理了,只在等待黄昏,送我回大地。


14 September, 2006

今秋看又过










超过半年没回家。
不知道整柜的衣服是不是都发黄了,给我脸色看?
“什么时候回去?下个新年?”
“有空回去走走。”
这,像对孩子说话吗?
不,这是无奈的问话和哀求。
隔着一层他们双翼无法伸展到的云层,那里住着他们看起来有点陌生的孩子。
这孩子的天空他们摸不着,看不透。
却好思念。
一件件小小的衣裳。
一个个旧玩具。
一句又一句牙牙学语。
那个小孩,
哪里去了?
躲到哪里去了?
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该说些什么?
回来的时候,都煮他爱吃的,买他需要的,像
当初还在子宫时那样,给他给他给他最好的一切。
什么时候回家?
明天。
明天。
明天!

13 September, 2006

拔河比赛

陳潔儀 拔河


谁都不示弱,
谁都不愿先放下自我,
感情
在僵持中拔河。

12 September, 2006

涂鸦


武吉巴督(Bukit Batok)的商场-威城 (West Mall)里几乎每一层的女厕,关上了门,就是这种画面。
在外面涂鸦,有被逮的可能性。
在厕所里,最安全。
里面不可能装置闭路电视,根本没有人可以指证谁涂鸦。
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女生所为?
还是约好的,一群女生同时用修改液将威城的女厕免费装修?
假如涂鸦显示一种宣泄,她们就有那么多的抑郁苦闷,非得到这里发挥?
也许,这就是威城的威力了。
威城的管理层够大方,懂得欣赏宣泄的艺术,厕所在这里具有两层功能,一为生理排泄,一为情绪宣泄。他们似乎并没有打算将这些“艺术”去除 ,好多年了,这些艺术品都在,人来人往,没人投诉,以为是刻意装饰。就不知道当初涂鸦的女生旧地重游时,会得意洋洋还是不胜唏嘘?
怎么知道一定是女生的杰作?
假如是男生,那就意味着这里的女厕得加强保安了,大概要多安排保安人员守在门外,对照身份证后方许入门了。

10 September, 2006

窗外的世界


冲进地铁后,大人就赶快找位子坐下,眼里没有别的。坐下以后,心里舒服,开始作怪。
闭目养神最好,什么都不想看见,尤其是坐对面那排的家伙,还有那些老是盯着人家希望你下一站就下车的衰人,真讨厌。
半眯着眼的也常见,听歌呀。
朦胧的色眼也多,他们的视线时时关注旁边互相拥抱的男女,低胸装的女人,还有迷你裙的大腿。
窃窃讲电话的眼睛张得大,都没神,一颗心都在线的另一端。
张得更大的往往是那些雕塑一样的外劳。一点都不知他的视线落在何处?
只有小孩子,环视身旁的陌生人以后,转过头,将额头鼻子紧贴窗上,啊,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即使只是一群不相干的人。
大人觉得不就是一群普通人?
大人觉得有什么好看?月台好看吗?
又没有什么新鲜事?
没有事情发生,大人眼睛不会发亮的,不会盯着痴痴地望,除非月台上是来送别的亲人。但,这只是一列地铁,整日穿梭无情的地铁而已,从没见过对着地铁流泪的。
除非,对着卧轨而逝的人。
真的, 没什么好看嘛。
望站牌,只需要很短的几秒钟,你这个小孩,到底在看什么?
向往着窗外,那个世界?
窗内的大人从窗外的世界躲进来,闭目养神,半眯着眼,睁着各色眼神,而你天真地望向窗外的世界,痴痴的望着,会飞逝,模糊,变样的世界。

07 September, 2006

巨无霸一个多少钱?


已经很少啃巨无霸了。
本来也不喜欢牛肉,不喜欢那层黄黄的酱料,不喜欢酸酸腌过的小黄瓜。
更不喜欢手上的巨无霸跟照片中的它不相像。
既然如此,何必要给麦叔叔钱赚?
有时候,就是想吃一点垃圾食物,说不上为什么,好像有时候新闻看腻了,就转去看娱乐版八卦一下,或者娱乐版看腻了,翻到新闻版。还有一点,贪图它是快餐,在冷气餐厅,大小皆宜。
但是现在,更有理由不喜欢了,况且我吃不起巨无霸了。

单单一个巨无霸,要价$6.10,折换马币大约一个是RM14。
垃圾食物比两盘菜饭贵。
假如,巨无霸指数,真的可以作为一座城市生活水平的标准,想来我就快变成赤贫人士了。

不晓得是年岁大了就不喜欢快餐,还是舍不得那些钱,挥霍不起来,看来后者为是。
**真是老眼昏花,这个价格还包括一杯可乐和薯条。嗯,看来尚可接受。比起一个百多元的汉堡包,这样的价钱还加水和薯条,算是“物有所值”了。

06 September, 2006

什么家长?

有一位家长在恳亲会上对孩子的级任老师说:“我是专业人士,每天都很忙,没空照顾孩子,你是他的级任老师,就得负起管教的责任。我要你的手机号码,随时跟你联络,你每天都要向我报告孩子的学习进展状况。”
看完以上这段话,会不会为之气结?
当老师是什么人?他孩子的私人保姆?他手下的工人?
这种家长应该再教育。
该受管教的正是像他这样徒有“专业”,其余统统零蛋的人。
再说,
“我是专业人士”,难道老师不够专业?
“每天都很忙”,只有你忙,老师天天打苍蝇?
“没空照顾孩子,你是他的级任老师,就得负起管教的责任。”,好呀,那老师的孩子交给你来照顾呗。
“我要你的手机号码,随时跟你联络,你每天都要向我报告孩子的学习进展状况”,就算是亲密爱人提出这种要求,对不起,门都没有。

不知道那个老师作何应对?
因为更令人气愤的是“校长在一旁看着,不吭一声,明显的站在家长那一方。”
假设是那老师,当时一定气炸,说不定会说出这番话:“这位家长,麻烦你撒泡尿照一照,映在上面的就是你,又臭又恶心。”
说这些话后,准备归隐去也!

真希望有义气的人站起来,出点子对付这种自以为了不起的家长。
想知道多一点,请阅
现在的老师好当吗?

05 September, 2006

一个日本作家眼中的新加坡书店


他眼中的新加坡书店是Borders,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认为书店最大的特色是:
“自地板往上将书水平方向摆放着。这样一来,到了书店,读者会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仿若某位爱读书的男士将大量的书随意地撒落在地板上,然后又将它们随意地摞了起来,这种氛围给人非常亲切的感受,令你不得不伸手去取它们。”
而更具创意的作法是:
“这家书店鼓励站着浏览及坐着阅读。实际上在店内的好几个地方都摆放着专门供阅读用的椅子,人人都可以坐在那儿舒舒服服地读书。”

他对这家书店打破传统,让进门来的人随意或站或坐或让儿童躺下阅读,“敢将禁忌转换为时尚”,“标新立异”的作法大为赞赏。
不只如此,这家书店还允许顾客买书后若觉索然无味,两周内包退还,条件是书本完好。这个做法不只不亏大,生意反倒出奇地好。
于是日本作家有所思:
他认为消费者平常想买东西总会到可以随意,予人亲切感,轻松愉快的地方消费,因此Borders平易近人的形象摆脱了一般传统日本书店的格局,日本书店“总是将图书分类清晰地摆放着,同时,还安装着监视仪”。
他希望日本书店多向Borders学习。
这位日本作家是渡边淳一。
摘自-渡边淳一《反常识讲座》



04 September, 2006

停车场


小岛寸土如金,哪来私人停车场,都是像这样,排排坐在指定的一块地,白天享受日光浴,晚上赏月看星,碰到雨天,就浪漫得一起淋雨。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是名车贱车,都一视同仁,每个月按时交租付泊车位。 外来的车子就按钟点付费,反正就不像家乡那样,即使我们把车子停到别人家门前,免费。
夜里,组屋区的车子都回来了,像疲累的城市人回家那样,总有一盏晕黄的灯等候,添加一点温暖。虽然不能将车子圈在眼前,但是灯火明亮,一有风吹草动,从后窗望去,一目了然,也就放心了。

注意到吗?这些车子都 是车头朝外,一副随时准备再出发的蓄势,不管回到家有多累,都先想到明天的再冲刺,宁可花点功夫将车头朝外摆,方便明早;不像彼岸,一头栽进去,拍拍屁股就走,明日事明日再算,这里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态。
偶尔有一些车头向里,总要疑心是彼岸来的,不然就是永久居民。
一个人的积习,难改。

车子是会说话的,你听到了吗?

03 September, 2006

免费载送

到全店专卖2元货品的日本商店Daiso逛,感觉一点都不像家乡小镇上的RM2小店。整体感觉就像温馨的大杂货店,明亮整齐,还算宽敞,货物也可观,从小摆设品到大塑料箱,从婴儿用品到老人尿片都有。
适逢周末,学校假期,人潮多。
但还是在一个角落,发现了这样一张小告示:

Free Ride In Police Car
for Shoplifters Only

真有创意,是不是?
比较常见的“偷窃者交由警方”“偷窃是犯法的”等等,这样的写法不止具创意,而且语带幽默,婉转地告诉你,不要以身试法,而不是以强硬的态度警告你,别想在店里偷东西,必不放过你。这样的表达方式像亲切的朋友好意提醒,而不是严厉的家长厉声警告。
想,目的虽然都一样,表达的方式各异,也显示写告示人的心态,他是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所有到来的顾客,而不是那架无处不在的闭路电视,好像大家都可能是贼。
光顾一家店,服务当然也算分,间接的服务也加分,不要以为所有的顾客都是光捡便宜货的家伙,不要以为大家都不在意微小的摆设,不要以为微笑就行了,细心的顾客多的是,都在暗里打分,以后会不会常来,就看你把人家当成什么样的人来看待。
放诸一切的人际关系, 不也一样?

31 August, 2006

联邦腔


那时刚到国大报到,一办公室文员就说:“你的联邦腔很重哦。另外一个从槟城来的都没有这样重。”
那时,从未在半岛以外的城市生活,日夜耳闻都是乡音,并没发现有何异处,即使南北马腔调,一样不以为意,大家都知道地方不同语音自然随着有异,但是彼此没有沟通困难。即使海南阿婆说她浓重的海南华语,或是客家阿婆说她的半咸半淡的华语,一样照单接受,我在意的只是能不能沟通,就是了。 假设彼此说“标准”华语却始终没法沟通,标准有何用?
当然假设意识到要讲一口标准腔调的华语,个人努力学习一定成,也值得鼓励,一些职业需求也得努力学习“标准”腔调,这点是无需多说的。但我也很怀疑,什么才是“标准”的腔调呢?是依据谁的标准?
总之,我能接受不同的乡音。
但是,当那个文员说“联邦腔”很重时,那种语气带着轻视,不屑,我就受不了。也许是我多心了,当时的确气在心里。什么意思?“联邦腔”?

从那时开始就留意,既然有联邦腔,就有新加坡腔吧,到底分别在哪里?是,有些不同。但是要仔细罗列,似乎可以写一篇论文了。总之,还是一句话,地方不同,腔调有异。在中国,说普通话不也有这样一种地方性的迥异 吗?何况区区新马?
我还是一样说着我的“联邦腔”华语。
虽然,一开口就曝露了身份,但是何必隐藏呢?
一些朋友来这儿定居,慢慢也变了调;一些人却还是说着同样的腔调;另一些人迫不及待丢弃原本的乡音。
无论如何,这里本来就是个移民社会,发声时各有乡音,好过只能有一式“标准”的说法。

30 August, 2006

龙卷风


龙卷风席卷家里是常见的事,一天要来几次,我也懒得收拾残局。非常累啊,因为龙卷风是故意跟我开玩笑的,见不得整齐,在它的王国里,沸腾、热闹、凌乱才是生命。
而我太久已经习惯平静,谁不喜欢安静无波?
偏偏,龙卷风就看准这个弱点,一定要来搞局,要跟它一样疯狂,它就狂舞一阵,兴奋一阵,然后恢复平静。
家里卷起龙卷风,要是你来,别给吓坏哦。

28 August, 2006

天使在唱歌

Fly Away


F L Y A W A Y Written by Corrinne May Ying Foo Copyright 2000, Corrmay Gourmet Music (ASCAP)

When will you be home?"
she asks as we watch the planes take off
We both know we have no clear answer to where my dreams may lead
She's watched me as I crawled and stumbled
As a child, she was my world
And now to let me go, I know she bleeds and yet she says to me
You can fly so high

Keep your gaze upon the sky
I'll be praying every step along the way
Even though it breaks my heart to know we'll be so far apart
I love you too much to make you stay
Baby fly away
Autumn leaves fell into spring time and

Silver-painted hair
Daddy called one evening saying
"We need you. Please come back"
When I saw her laying in her bed
Fragile as a child
Pale just like an angel taking flight
I held her as I cried
You can fly so high

Keep your gaze upon the sky
I'll be praying every step along the way
Even though it breaks my heart to know we'll be so far apart
I love you too much to make you stay
Baby fly away

**天使从小岛起飞,一路唱着令人泪下的歌。。。

第一次约会


红娘举了几个第一次约会禁忌:
1)要注意穿着,别穿拖鞋短裤。
2)要注意形象,例如不要刚做完瑜伽,满身汗,头发“粘粘”赴约。
3)别滔滔不绝只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应让对方参与说话。
4)别谈政治、宗教信仰、性话题。
5)别谈论前男/女友。
6)别在餐馆里拿出手机来算账单。
7)不要像查身世般问对方问题。
8)不要问女方会不会烧菜煮饭等琐事。

红娘说第一印象重要得很,还有没有第二次见面机会就看这个第一印象了。
谁不晓得第一印象重要,往往越看重越紧张越容易出差错啊,倒觉得红娘提出的不都对。第一条,拖鞋短裤,有何不可?除非约在高级餐厅,难道在快餐店也不可?形象?自然一点才好,有些人硬逼着西装革履反倒造作得很。
第二条,没话说。相信会这样邋遢赴约的女子也有过人的自信,怎样?喜欢就喜欢,我就是这样的喔。
第三,四,五都是沟通技巧,端看个人平时造化了,再三叮嘱也没用。
第六条,哈哈,结算账单哪需用手机?用心算一算就好了吗。有这样的禁忌,看来碰到的对方都是斤斤计较的咯,也许因为相亲次数太多,花钱请吃吃穷了,受不了,才要计较。不然,区区一点小钱 ,请未来老公/老婆吃一顿饭,很难吗?
最后两道,其实就是彼此最想了解,清楚的底细啰。也并非不能问,不过花点心思用点技巧就是。底细摸不着,这不能问那不能谈,那么相亲就成了“以貌取人”好了,彼此见面说声好,“哦,你也在这里吗?”合眼缘的,就约定再次见面,看着不顺的,马上摊手账单五五分账。
第一次约会的禁忌,你也来说说看。

26 August, 2006

乌烟瘴气

禁烟令7月1号生效后,咖啡店和小贩中心经营者用几种方式划分20巴仙的吸烟区。可用:隔板,花盆,在地上划格子,或者在餐桌上贴上“no smoking”。
好了,环境局也提供24小时热线让老百姓投诉。看来一切都步入轨道了,在禁烟区内吸烟的惩罚是一次200大元,够他抽上20包烟啦。
已经快两个月了,成效一定有,有人赞,说生意好了不少;非烟客更是有赞无弹。当然也有人怨,生意跌了,饭后一根烟的神仙怨声四起,老子爱抽根烟还得站到一旁去!
住家附近的露天马来餐室很受欢迎,我也常去报到“缴税”,嘛嘛档难找啊,只好求其次。座上贴着“no smoking”,看了舒服,终于有片净土。奈何烟瘾发作的人哪理会?更何况是人多势众,大家拿眼睛瞧着,一没执法人员得空巡逻,二来老板不忍驱逐老顾客,三放眼尽是忍气吞声为多的绵羊,阿哈,放胆抽吧,抽根烟要不了几分钟吗,捉到才算!老子没钱啊?
于是,绵羊通通忍气吞烟,不然就赶快灌下杯子里的热茶,走人啦!
谁会多事打热线?
我真希望自己的胆比葡萄干大。

24 August, 2006

你要去Johor吗?

一提到去新山就烦,非不得已,实在不想去。
从地铁抵达Kranji站时,满车厢的乡亲父老和一些新加坡人倾车而出,用最快的速度冲出闸门,直奔向巴士车站,排队。等侯巴士,过程是心烦郁闷的,老是遇到不客气的巴士值勤员,恶声恶气地呼喝像羊群一样围在栏杆的乡亲父老“排队”,巴士来了,又喊又拍着车身,MASUK!MASUK!看着挤满得再挤不下了,才拍拍车门,关啦,走啦!然后,等着赶下一群羊儿上车。
大概,不,多数乡亲父老没错是越堤来出卖劳力讨三餐的,谁叫新山生活费贵死人,不来赚点新币,只有永远过穷日子。这些乡亲父老谁讲究穿着体面挤巴士呢?因此,瞧不起人的巴士值勤员嘴里永远长不出象牙,一个鼻子朝天。他忘了,他也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
说什么四百万个笑容? 对谁笑?这笑,是有身份区分的。
在关卡排队等候更是让人觉得生命都流失了,永远那么长,永远那么慢,永远都会碰到前头有人的护照出了问题。
好不容易,望到了彼岸,通关后,马上陷入精神紧张的状况,虽然跨进家门的感觉那么美好,不管比起对岸它有多脏多乱多难看多杂,但是回到家的快乐非常实在,但是,这种实在的感觉很短暂,脑海马上记起报章大肆报道的掠夺案,女性,背包,单独上路,电单车,巴冷刀,一下子全涌上来,哪还能优游自在,故作镇定?
不,一点都不能。在这个每天发生超过一起掠夺案的罪恶城市,没有人是安全的,即使光天化日,即使人群汹涌,即使警察局近在眼前,也难担保自身安全。不,也许情况没那么严重,是的,住在新山的亲戚说没那么夸张,罪案通常集中在某个花园而已,不是每一寸新山都遭殃。但是,一点都说服不了我,还是提心吊胆。
假如是回乡,得带行李,没办法。假如是朋友相约去新山逛,真的,背包不再是具备“安全感”的东西,它很可能是危险物品,最好什么都不带,把钱都藏身上,护照也是,一定要拿什么的话,带把雨伞吧! 当然,最好的穿着是有多邋遢就多邋遢,千万别爱美炫耀,不管你身上是真金假金,歹徒抢了再认。
当然,罪案也并不是新山才有,但是一水之隔而已,治安有天渊之别,怎不教人难过?如何使从新加坡入境的旅客感到自在?对照再对照,安全问题一日不解决,什么文化建设都是枉然。

新山新山,何日一“新”?

22 August, 2006

明星偶像

周末,一个小男孩,小学生,与家人一块挤进地铁车厢后,开心聊天,突然大声说:长大以后,我要当明星偶像!拜电视一波接一波造星节目所赐,小孩的愿望终于多了另一种选择,在《我的志愿》作文里不必局限医生,律师,工程师,而可以理直气壮地填上“明星偶像”了。
多美好的愿望呢,想想看,本来是邻家小女、男孩,走在街上,没人认识,自由自在;只要歌声不错,参加比赛,出了镜,人气高,大票人莫名其妙捧你上天,你,就贵为明星偶像了,上了街,从此无人不晓,自由全失。但,值呀!名成,利跟着来,出唱片,登台,办演唱会,签名会,接广告,打稳地盘后,再一路打出国门,进军全亚洲,征服全世界,不错吧!年纪轻轻,要名有名,要钱有钱了,而且这一切皆靠自身本钱,歌喉!
当什么医生律师,也不过看上那是赚钱的行业吗,现在明星偶像够是能捞一大笔咯!就这么办,长大以后,我要当明星偶像!我要千万人为我欢呼,为我疯狂尖叫,为我神昏颠倒,为我付出一切!
这是我的梦想。

想起以前当临教时,一个女学生,才二年级,告诉我:
“老师,我以后不要当老师。”
“为什么呢?”
“我妈妈讲,当老师没有钱的。”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书读越多,钱赚得越多。书读得多,但赚不了钱的行业,不要去想。书不用多读,却可以赚钱的行业,无妨,像明星偶像。

20 August, 2006

Speak Good Singlish

联合早报洪艺菁写〈是新加坡式英语的错吗?〉谈到Singlish时有一个很巧的比喻:
“新加坡式英语身份之尴尬,可以借生物学来作个比喻:华语、马来语、英语是三个贵族大家庭,由华语或马来语分别提供卵子或精子,再借着英语的胎,生出个混合了数个语言为一体的“新加坡式英语”。”
这个怪胎,可不是说丢就能丢。
所以,老人家只好唠叨着“Speak Good English”,Please!
其实,新加坡式英语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至少它形成一种特色,说上那么一两句,也就马上像“自己人”式的亲切万分,管它纯不纯正,又不犯法,讲正确英语不是不行,看场合啦。
上街看戏吃饭吹牛肯定比上台演讲,招待外国贵客的机会多吧,那说自家话有错吗?
很多新移民对新加坡式英语趋之若鹜呢,他们并非不懂得讲上乘的英语或美语,只不过受不了若隐若现的排斥感,因此笃信惟有运用共同的语言特色,才能很快给接受,既然决定在这儿落脚,他们不想一辈子来来去去只在自己人的聚会里渡过。
现在可方便了,想讲正确英语,请上网
www.goodenglish.org.sg。反过来,想学新加坡式英语,未尝不可。
比如,将“英语课室”里所谓"错"的铭记在心,就行了。
·
I ownself go.错
I’ll go there myself.对
·
Are you still schooling? 错
Are you still going to school? 对
·
This one got discount or not? 错
Is there a discount on this? 对
·Why you so bad one? 错
Why are you such a bad person? 对
还要举例吗?“I tell you already”,请上网学学吧!

18 August, 2006

不想要的礼物



过去两年,每10 个新加坡人当中,有3 个收到“不想要的礼物”。这礼物不是指贿赂,也并非来历不明,而是从朋友或同事手上接收过来的祝贺。最不想要的礼物是:家具摆设品,蜡烛,小雕像之类。排第二的是厨房用品,杯盘之类,再来就是玩具、相框。最意外的还是女人居然比男人还不会送礼,理由是女人多送些不切实际的礼物,男人则不。

好笑吗?好心送礼遭雷劈了!

听好了,女人,改天送礼给人时最好眼睛睁大一点,看透对方是狼是人才好花钱费心。不然,就直接问对方:你要什么,快报上来,我买给你。再不,干脆封一个红包给他自己买最实际。千万别自作多情,以为自己选的品味多高,以为对方一定会欢喜任何礼物,只要是你买的,对方一定感激感动,等,等久一点,都没有。送礼真是大学问呢!理应请人开班授课,列入十大大学必修课。

送礼难,收礼也不见得易,收到不想要的礼物,勉强收下,心里嘀咕,呵,一点都不了解我。然后怎办?有人将礼物扔掉;有人转送,己所不欲,尽施于人;有人上网拍卖;有人封在store room不见天日。

是,收到“不切实际”的礼物的确烦人,比如一件性感睡衣,虽然欢喜,偏尺码不对,怎办?收到一盒精美昂贵巧克力,食用期刚过3天,怎办?收到一个巨型仿古花瓶,家里根本腾不出位置,如何?收到一张郭富城的CD,听不出耳油,怎办?收到任何礼物,不管是不是实际,应该都会欢喜,某人在某时某地曾经为了自己,在那一刻倾注心思,全心全意挑一分礼物,那一刻,他心里是你呢!

什么是“最”不想要的礼物呢?误收到旧情人寄给现任女友的情诗,大概是最最不想要的礼物了吧。

16 August, 2006

失去了黄昏

聂鲁达
--我们甚至失去了黄昏


我们甚至失去了黄昏的颜色。
当蓝色的夜坠落在世界时,
没人看见我们手牵手。

从我的窗户中我已经看见
在遥远的山顶上落日的祭典。

有时候一片太阳
在我的双掌间如硬币燃烧。

在你熟知的我的哀伤中
我忆及了你,灵魂肃敛。

彼时,你在哪里呢?
那里还有些什么人?
说些什么?
为什么当我哀伤且感觉到你远离时,
全部的爱会突如其然的来临呢?

暮色中如常发生的,书本掉落了下来,
我的披肩像受伤的小狗卷躺在脚边。

总是如此,朝暮色抹去雕像的方向
你总是藉黄昏隐没

不知怎的,写了昨天那个伤心男子,就想起书架上聂鲁达的诗集《二十首情诗与绝望的歌》。觉得都市里平凡男女各自唱着自己的情歌,写自己的情诗,百般滋味,只能各自领会。戏里,我们隔岸观火,在真实生活中我们也是远远站在一角,有时窃窃私语,有时沉默,有时我们像死灰,轻飘飘游离现实。
大学朋友,哭过、闹过也甜蜜过,那时大家住一块,细微的变化都能察觉,后来毕业了,就远了。
别说黄昏,连在虚拟的世界相遇都不容易呢。
彼时,你在哪里呢?
那里还有些什么人?
说些什么?
为什么当我哀伤且感觉到你远离时, 全部的爱会突如其然的来临呢?
不过,也好,大家相伴走一程,过后又有新的伙伴相伴走另外一程,一程一程,离离合合,原是自然规律。谁也阻不了。


15 August, 2006

请你原谅我

一个男子,二十出头,在最热闹的乌节路Isetan Scotts购物中心底层外,坐了下来,一坐就是五个小时,满脸泪痕,手上拿着大字报:
我真的很爱你
请你原谅我
女友就在购物中心内上班。
看到这里,你在想什么?
是, 他跟女友发生口角,闹翻了,求她原谅,不肯,只好出此下策。他说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已经豁出去了,面子、尊严、身份,都不在乎,只要只要女友原谅,重新给他一次机会,爱她。在爱情面前,他无视闹区,不理人群,甚至无意接受一个十七岁学院女生的安慰,女生心生怜悯,陪他等了半小时,最后还是离开,这已经是冰冷城市里最温暖的相伴,也只得半小时而已。
站在一角的老伯留意许久,也没作什么。对这样突兀,感觉时空倒退的情景实在让城市人觉得恍惚,是置身在一出戏里吗?无端端都成了咖哩菲,错愕/紧张得不知所措,手脚该怎么摆?对白是什么?怎么导演都不现身,怎么演啊?
老伯说路过行人把男主角当乞丐呢,五元十元递给他。城市人真有爱心,仿佛落难人都只认钱,除了钱,再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来安慰。老外更不必说了,他们原本就是这城市的过客,来看戏的,站得远远的,this guy must has been done something awful。他们的嘴角弯得像Chelsea 猫。落魄,无人了解。谁能了解呢?两人之间为什么事闹得如此荒唐?情侣之间的争吵说给亿万人听了有何用?
什么都不想说。
只想要女友再看看我一眼,看我的心,我不在乎世人,不在乎一切,只在乎你是不是感受到我的心,是不是肯原谅我,是不是能够让我,再爱你一次。
下午,手机响,是她是她,她肯跟我说话了。
痛哭失声。
“她真的很生我的气。”
男子起身,落魄走了。
女人爱你的时候嘴上再狠心里还是温柔一片,不会忍心所爱的人落魄如此,在爱情面前,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只能让爱浩浩荡荡地攻占心里。爱情一走,草木不生,一片荒凉。
没人知道戏该怎么演就嘎然停止,在热闹的乌节路,愈发伤感。

13 August, 2006

不同

Robert Frost--The Road Not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久未读诗,窄小的生活给报纸杂志网络垃圾文字充斥,就有藉口不读诗,甚至认为诗都站在“文艺”青年那一边,而生活却是柴米油盐,烟薰薰,油腻腻。诗就这样给推出生活外,人也一日比一日更面目可憎,任何化妆品都救不了,什么整容手术都无济。
就这样,在柴米油盐中一定要坚持选一首诗,读,读,读。
虽然不知道读懂多少,了解作者的心思多深,至少能从油烟中暂时快乐起来,至少这样是给生活添抹一点颜色。


11 August, 2006

物离乡贱

所住的组屋区,有两三个榴莲档口,也都挂着“昔加末”的招牌。经过时,老实说辨认不出这些榴莲是否真的都在昔加末出生,又没有报生纸证明,档主说了算,信不信由你。 一个地方出产的榴莲出名了,其他阿狗阿猫赶忙来认亲,不难理解,坏就在不知情的人吃了次等货也算到头上来,岂不冤枉?
有次经过,又听到“来来来,榴莲一盒一块啊,昔加末榴莲,来来来!”“要不要买?”
我说我从昔加末来。
“那我就不用多说了。”也没再嚷要我买。

不是说“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吗?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榴莲每个只卖两角,还可免费试吃,任选。现场供桌椅让你慢慢享用,吃完也不怕没水洗手。
看来昔加末人倒该来这里吃便宜榴莲才是。



有时候会听到:“你住昔加末啊,那我去你家吃榴莲,可以吗?”当然可以,组团都可以。好像每一个从昔加末来的人都是从满山的榴莲园进城的榴莲佬,随便弯下腰就有榴莲拾。也许人们对一个地方的认识都是或仅从“吃”开始,也以“吃”为终,其余的,没兴趣。